觀點投書:新南向政策的發展瓶頸

2017-11-06 06:10

? 人氣

因此,顯然台商既使具有足夠資金,以及良好的技術,但若缺乏人才的運用,定是無法運作。而台商在當地用人上,除基於成本考量外,台商既使考量到台灣人的刻苦耐勞,且具較高技術與能力,但若需額外培養與訓練台灣人的當地語言能力、文化,其實,還是聘用當地的人,甚至是具備當地語言能力的大陸籍人員才符和台商的需求。而這樣的操作模式下,這項限制導致政策運行再次與政府新南向政策本意相違背,資金技術大量流入東南亞,卻並未增加台灣產能競爭力、也未培育適當人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四、陸方關鍵因素

既使陸方不打壓台灣的新南向政策,陸方早在台灣新南向政策落實以前,就已經先行佈局在東南亞的勢力,其一,陸方與東協國家早在2010年就簽有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整個中國東協自貿區內擁有高達19億人口,GDP更近6萬億美元,貿易總額達4.5萬億美元。在這樣趨勢下,不僅因FTA的簽署讓陸方對東協國家具有極高吸引力,而既使除去FTA的因素在內,陸方的內部市場仍是對東南亞國家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其二,近年陸方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開誠布公,統整歐亞大陸經濟區的巨大產能與吸引力,促使東南亞各國對一帶一路的反應極為熱烈,除達成共識地認為一帶一路有助於推動區域經貿整合的新型合作關係,也認為一帶一路能有效促進各國經濟提升與增長。而這也再次顯示,一帶一路不僅讓陸方對於東南亞國家的吸力再次大幅提升,更也同時擴大了陸方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

光是前兩項就已經將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徹底弱化,陸方卻還有第三個佈局手段,其三,陸方早自中國東協自貿區簽訂前就開始做好人才培育的政策推動。從語言與文化角度下手,設立許多專門能夠多層面了解東南亞各國文化、背景以及語言的學院以及科系,廣泛與大量的培養具有東南亞文化底蘊以及了解東南亞語系能力的人才。且,陸方學校同樣也會送交換生去東南亞國家,但這些學生都是出自這些專門培育人才的學校的學生,不僅先天具有當地國家文化的認知,且前往交換及企業實習的心態,也與台生前往遊玩的心態大相逕庭。因此,相較陸方此種全方位培訓,我方雖同於大專院校開設選修性質的語言課程,但這兩種培育課程所培育出之人才,在未來投入至東南亞當地職場上時,台方將會呈現明顯劣勢。

總結來說,儘管台灣新南向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缺乏宏觀的判斷,一股腦將資金、技術等資源投入東南亞,但卻缺乏相關的配套措施,以及即時的政策修正,不僅將讓政策執行以及我方經濟發展受限,恐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若我方政府無法即時針對政策限制層面提出相應的配套措施,恐怕新南向政策將成一空洞的口號。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