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璋觀點:評價歷史人物—蔣介石的客觀標準

2021-03-14 07:10

? 人氣

孫中山(圖/維基百科)
筆者認為,以現代法律、法治社會的標準來批評孫中山並不恰當。(取自維基百科)

五、評論歷史人物要分類比較,不同類不能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人物粗略可分為政治、學術、軍事、藝術等,學術又可細分為文學、哲學、史學等等。每一種歷史人物自有其不同的標準,我認為評論政治人物第一要件是能力,而能力包括領導統御、膽識、判斷力等等,其次是品德、學問。尤其在一個混亂的時代,如民國初年,學問品德比蔣介石好的人很多,但是他們不是沒有領導能力,就是膽識不足以領袖群雄,所以無法成為中國的領導人。

而蔣在歷史上的評價應該跟當時的政治人物做比較,以當時的政壇風雲大物而論,胡漢民、汪精衞、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等做比較。這些人其格局、見識、魄力皆不能與蔣相提並論,最後不免一一被蔣收服,而當時許多品學兼優的人物如胡適之等,並非政治人物,不能與蔣做比較,假如當年胡做總統,國事可能更糟,而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胡在文化思想上對近代中國的影響可能超過蔣,所以評斷歷史人物首重分類,不同類不相比,而政治人物的首要條件是治國能力。

六、比較政治人物要在同一時空基礎之上: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社會環境,社會環境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政治人物,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政治人物能突破當時社會環境的困難,能洞悉當時問題之所在即可成為當時的領袖,其作為對後世的影響?評斷其功過是非當然應該以當時的社會文化條件做為評論的要件,如以華盛頓的標準來衡量孫逸仙則謬矣。

因為美國早期的移民主要是英國清教徒,美國是當年相對最進步、最民主、素質最高的一群人建立的。也可以說美國是進步文明的「整廠輸出」,跟當時中國貧窮落後的中世紀社會背景完全不同,如果華盛頓出現在清末的中國(實際上以當時的中國社會環境也產生不出華盛頓)恐怕也會一事無成。所以如果評斷孫中山先生的功過是非要考慮中國當時的社會環境,要跟當時的政治人物如袁世凱等做比較。

我們先用以上的標準,評斷蔣介石的一生功過及人格特質,然後再用可靠的一手資料,來評斷蔣介石對228應負的責任。

*作者為近現史學者,本文為「深入了解蔣介石」列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