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風起─日本人眼中的台灣,比我們看到得更美

2021-02-20 05:40

? 人氣

與前作《台湾日記》相較,對於曾經歷經的景點無可避免地在語調、用詞使用或情感流露如出一轍,或許隨著作者旅台時間的積累,對於這片風土所曾經擁有過的新奇與驚訝之情可能淡了,但讀者還是能夠從文字當中,察覺到作者本身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再思考,其中也富含對於自己與家鄉的新想法和反思。《風起 臺灣》字裡行間迸發出來的滿滿能量與作者的真誠,以及那些看似隨手寫下,當中卻又富有深意的體察與發現,這就是作者的哲學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書中所引用最有趣的故事就屬阿里山篇了,透過於文中巧妙穿插故事,讓閱讀變得更有趣。故事之所以能夠久遠流傳,還能百讀不厭,正因為這不是什麼空洞教條或大道理,而是能夠在閱讀這本書的當下,暫時帶領我們逃離苦悶的日常,甚至成為一種救贖,有那麼一瞬間以為自己置身在書中的秘境。

除了恰如其分的文字,作者在本書的製作和設計也別有用心,和前作一樣使用攤平線裝的裝訂方式,頁面不僅尺寸加大,紙質磅數與印刷都好上許多,而且能夠180度的水平翻閱,讓照片比例不扭曲、不失真,完整呈現風景全貌。

新北鼻頭角步道(圖/小林賢伍先生提供)
新北鼻頭角步道(圖/小林賢伍先生提供)

全書先有作者的日文文稿產出,再由林嘉慶先生翻譯,讀來流暢,不會讓人感覺是翻譯文本,大大提升閱讀舒適度,也能幫助讀者更快進入書中情境。除了譯者的中、日語言能力毋庸置疑外,想必對於作者所處的文化脈絡及創作本書時的心路歷程,亦有深入了解。畢竟翻譯不單只是詞彙轉換,要能達意又需兼顧意境呈現,更扮演讓不同的文化搭建相互理解與交流的橋樑,在中日文間句式、詞義、用詞習慣甚至語境的流暢地轉換,這才是真功夫。

我們總是習慣地將特定的一場旅行,甚至周遭的人事物,在記憶裡暈染上某種顏色,或像套上濾鏡般,如夢似幻。套上「小林濾鏡」後的台灣,大家是否也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了?

本應是台灣人最為親近的風土人情,在閱讀過程中,有時候卻又覺得它們好遠。這些難以企及的景色如一陣風,出現在眼前,一閃即逝,然而那片刻的感受卻又能夠直收心底。或許正因為無法接近,才如此美好吧!

讚嘆於書中所展示的壯麗山川之餘,完全能夠感受到作者經常掛在嘴邊「想要把台灣的美,讓更多人知道。」的心意,感想絕對是主觀的,如果能夠從書中因此發現新的觀點或影響了五感,這正是閱讀的醍醐味。「感覺到什麼,就是什麼了!」也應和作者於書中提到「不用把傳達(感受)本身想得太困難。」

《風起 臺灣》始於風,風依然朝著未來吹拂著,閱讀時不妨偶爾閉起雙眼,一起感受來自台灣這陣風。閱讀不難,拿起《風起 臺灣》讀就對了!

2021,你想要到哪裡去?

*作者為公務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