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觀點:教育部要出賣康寧大學給財團嗎?

2021-02-09 06:50

? 人氣

高教工會與康寧大學教職員在教育部前抗議學校董事會恐遭財團入主。(高教工會視頻截圖)

高教工會與康寧大學教職員在教育部前抗議學校董事會恐遭財團入主。(高教工會視頻截圖)

去年11月17日,教育部正式宣布解除康寧大學全體董事職務,因為該董事會違反私校法第25條,承諾捐資學校1.5億卻又片面違背。這是教育部依據私校法所進行解除全體董事職務的第一例,動見觀瞻,值得社會各界密切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教育部目前正在籌組公益董事推選小組,重新組織康寧大學公益董事會。然而,近來卻屢傳財團將入主康寧。對此,在高教工會的帶領下,近百名康寧教職員2月2日聚集教育部前陳情,呼籲新董事會應以教職員生為主體,而非特殊利益人士或財團代表。讓最了解康寧大學需求和方向的教職員生依「自己的學校自己救」的原則來共同治理。

推選小組的比例代表性不合理

然而,事與願違,目前教育部所規劃的推選小組為9人組成,其中包括教師代表2人(南北校區各一人)、學生1人、工會代表2人和社會人士4人。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非常合理,問題是,北部校區100多位教師只有一位代表,而南部校區20位教師也有一位代表,未能落實合理的比例代表性。

此外,南部校區教師代表竟已接受中信金接待,前往參觀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他們似乎心證已定,甚至公開發表聲明歡迎財團(可能是中信金)入主。殊不知,當初中信金入主興國管理學院後,隨即清空師生,由大辦小,全校至今僅剩七百多名學生,興國教師則一個不留。

目前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有多達64%師資為專案教師,也有一些學官兩棲的雙薪教授。換言之,以中信金接收興國的模式來看,康寧南部校區教師的期望可能會落空。對中信金而言,只消把公益彩券中要捐贈的公益基金,分年撥3億出來存入興國,就能掌握13億的興國校產,取得興國全數董事席次,是非常划算的。

此次則演進為撥1.5億存進康寧,就能掌握康寧36億校產和多數董事席次。這樣的模式,讓財團有扮演高教禿鷹的可乘之機。必須遏止!

對康寧北部校區教師而言,雖然這幾年被教育部苛扣大量獎補助款而受傷嚴重,但該校區招生良好,註冊率達94%。況且,學校土地建物價值高昂,名目上的資產就有多達36億。南部校區雖已停招,且土地屬台糖所有,但本來可在現有學生畢業後,將建物約定捐贈予地方政府,由其與台糖協商,重新規劃轉為其他公有的教育文化社福機構(公立學校用地、公立職訓機構用地、社會住宅等)。

校地恐淪為入主財團圖利工具

也就是說,無償捐贈可以使南部校區完全不需要浪費任何拆屋還地的成本(估計至少需花費8千萬)就可解決問題。

假若禿鷹財團果真入主康寧,則不但有可能大量清空現有師生,更可能成功掌控龐大校產和商機無限的校地。從而,以轉型、改辦、合併或停辦等手段,行圖利之實。而南部校區也喪失回歸公共使用之機會(要不就是遭入主財團挪為他用,再不就是將被拆屋還地處理),實非百姓之福。

基於上述,康寧大學教職員現今已有78%(157位,全校教職員共203位)簽署了一項連署,要求新董事會組成應堅守「公益化」(拒絕任何財團入主)與「民主化」(由教職員生代表過半)的原則,並且提出教育部所設定的9人推選小組中,應該反應南北校區教師比例,亦即每20人推選一位代表,而非現行的北部校區100名僅可推選1名代表,南部校區20名可推選1名代表。

工會代表方面,目前教育部心證(偏見)已定,刻意迴避大部分教師都已加入的高教工會,而屬意全教總和私校工會。據悉,南部校區代表事前已與中信金商談,樂見財團入主董事會,誤以為如此有利自身工作權,這個先入為主的偏好恰恰與堅持董事會公益性的北區教師代表、高教工會、全教總差距甚大。似已埋下衝突矛盾的種子,蓄勢待發。

目前推選小組9位成員中,心證偏好財團的成員,非常有可能以6位的人數優勢,主導康寧董事會的推選方向。更令人憂心的是,教育部史無前例地為公益董事的推選訂下了一個不合理門檻。即於其草擬的「推選辦法」中規定,公益董事要以超過三分之二人數所組成的「董事群組」,並要承諾「捐資」,形同參與「競標」。

這是首例,過去教育部曾接管6間私立大專校院(景文、親民、精鐘、東方、南開、永達),在徵選和指派公益董事時,都是以「個人」為單位,邀請各方社會公正人士簽署「願任同意書」,從未以捐資為門檻,獲推選後組成公益董事會,代表公共利益監督學校發展。這回以團體為單位,使獲選團體「贏者全拿」,可做一切重要事項決定,又要求捐資作為門檻,使得僅有財團可能「入主」,毫無合理性和合法性。

教育部蓄意設下公益董事高門檻

教育部不但獨斷介入的鑿痕太深,且已預設立場。此次藉「推選小組」和「推選辦法」這個看似公正但實質偏頗的篩選機制,將做出必須選擇財團入主董事會的決議。因為超過三分之二董事席次聯名,加上捐資承諾,構成群組競逐的門檻,除了讓財團有可乘之機外,一般社會公正人士絕對難以匹敵。

此一「推選辦法」在2月2日康寧近百位教職員至教育部陳抗時,高教司專委曾新元曾在媒體和師生面前公開親口承諾,將會把它「撤回」、「我們就把它拿掉」,避免外界認為教育部對推選辦法已有定見,也承諾會帶回部內檢討推選小組的組成。

然而,2月4日康寧教師代表再次與曾新元專委晤談時,卻立刻出爾反爾、翻臉不認帳。不但曾新元專委表達,教育部不打算「撤回」該推選辦法,而且也不會變更推選小組的組成(即不會合比例來反映多數康寧教職員的意見、也不會包含康寧組織率最高的工會代表)。

教育部在推選小組的構成上進行蓄意操作,和在公益董事推選條件上設定了高難度的門檻,最後產生的公益董事很難不會是財大氣粗的高教禿鷹。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更甚者,教育部在選定第一次推選小組會議上的企圖,也是居心叵測。目前時間定在2月9日,這是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緊急到難以因應的時間點。況且,會議之後就是農曆新年,任何反對的氣勢,都將在年節的狂歡氛圍中淡化或被社會大眾所忽視。教育部種種的「用心」,令人膽顫心驚。

綜合整件事情,「康寧案」反映的是台灣高等教育規劃上,教育部內部的價值觀扭曲。他們巧妙地預擬草案,草案內容甚至毫不避諱地以「聯合董事群組」作為公益董事資格的高門檻規範,來為財團量身定做。相較於過往私校改派公益董事的前例來看,教育部從未預擬任何草案內容,更沒有提議制定「聯合董事群組」相關規範,這回的動作實難令人不合理懷疑其居心叵測。

官商勾結的鑿痕斑斑可考

教育部毫無捍衛教育公共性的意志,甚至已有官商勾結的深刻鑿痕。隨意把多達36億元的公共校產、3400名學生的受教權益、200名教職員的工作權益,主動設計以「拍賣」的方式,任財團「競標入主」。而且還不敢承擔責任,找「推選小組」充當白手套,又杜絕多數康寧教職員與工會的質疑。

相比之下,20年前教育部還願意承擔起責任,接管景文學院、南開專科、華夏工專、東方工專等董事會爆發爭議的學校,爾後也交出部分成績,為台灣保留了一些體質相對正常的私校。如今卻反其道而行,甚至為財團量身定作,接管完學校卻就送給財團入主,實在是高教悲劇,不忍卒睹。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