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既統又獨的中華民國

2017-09-24 06:10

? 人氣

「國民黨在兩岸與青年論述上的困局,只有在捍衛中華民國底下,堅持『民主陣容』與『革新保台』,才有突破的可能。畢竟,它是國民黨創建與捍衛的國家,也是台灣人民值得繼續守護的國家。國民黨沒有理由繼續失語。」圖為台北街頭中華民國國旗和五星旗並列。(朱孟庠提供)

「國民黨在兩岸與青年論述上的困局,只有在捍衛中華民國底下,堅持『民主陣容』與『革新保台』,才有突破的可能。畢竟,它是國民黨創建與捍衛的國家,也是台灣人民值得繼續守護的國家。國民黨沒有理由繼續失語。」圖為台北街頭中華民國國旗和五星旗並列。(朱孟庠提供)

中國國民黨在兩岸與青年論述上,似乎面臨了「失語」困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方面,很明顯的年輕人從出生開始台灣就與中國大陸互不隸屬,對《中華民國憲法》中關於「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分野從直覺上很容易覺得「虛妄」;另方面,在兩岸政策上,國民黨畢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守衛者,120年的歷史是從大陸時期一直延續到台灣,因此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仍然有「一個中國」的意涵在內。

部分藍營支持者對於「中華民國」或者「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論述,仍然停留在「因為憲法這樣寫,所以……」或者「法律這樣規定,不遵守就是違法違憲」等等。然而,對於今日的年輕人來說,法律或憲法都是可以改的,只要能夠獲得絕大多數民眾的認同或授權,任何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都可以修改。「中華民國」或「一個中國」的論述若仍是奠基在《中華民國憲法》上,只怕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循環論證,知識青年根本是嗤之以鼻。

因此,國民黨需要的是一個積極論述,證明「為什麼中華民國很重要」、「為什麼中華民國憲法合理」。若國民黨在堅持中華民國之外,又要爭取年輕人,又無法放棄「一個中國」,又沒有一個有效論述可以包容兩者,成為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以後,仍然被攻擊、民調仍然難以回升的重大原因之一。

作為1994年出生的新生代,現在又參與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實務活動,筆者對於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有一番初步的想法。

獨立思維的水漲船高

過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論述,可以有效領導台灣,除了威權體制的結構性因素之外,還因為中國大陸的自我封閉:當時,台灣一地的GDP,可以比之一整個中國大陸的GDP;甚至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優先主張的便是「學台灣」。要跟中共政權爭中國正統,也毫無問題,儘管失去聯合國席位與美國等大國支持,但因為經濟實力的遙遙領先,自然仍然有種「成功最終在我」的夢想。

然而,隨著中共改革開放後,大陸經濟以每年9%的速率進步,使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對比漸漸的失衡,甚至產生逆轉。政治外交上不如人、經濟實力上也開始不如人,要怎麼去統一人家?要如何去代表人家?既然統一無望,那就保境安民,我自己過我自己的,讓中共去統治大陸,台灣自己管理自己,有何不可?再加上「日久他鄉是故鄉」,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外省第二代、第三代,自然而然對台灣產生感情,對大陸的情感日益淡薄。此外,中共儘管經濟發展,政治改革仍然滯後,兩岸政經社制度與價值觀在分離多年以後,已經產生不小的歧異,因此「台獨」的聲浪自然水漲船高,更成為年輕人當中的「顯學」。

筆者認為,對台獨的聲浪,國民黨應當以更同理的心態面對。因為,儘管國民黨基於維護中華民國,也為了台灣人民安定,不支持台灣獨立;但是,為了守護民主法治、創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國民黨也曾認同、甚至支持獨立。

守護民主法統 國民黨倡言獨立

民國四年,袁世凱背叛民國,妄想稱帝,當時還稱為中華革命黨的中國國民黨,就曾經組織「護國戰爭」,昆明的蔡鍔跟唐繼堯更通電全國,公開宣布雲南獨立。之後獨立之風吹向全國,包含滇、黔、桂、粵、陝、蜀、湘等省相繼宣布獨立,袁終究妥協,取消帝制,憂憤而死;民國六年,為了維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法統地位,孫中山南下廣州成立軍政府,與北洋政府分庭抗禮,最終改組為國民政府,並於民國十七年北伐統一全國。由此可知,為了維護民主價值,守護憲政秩序,中國國民黨可以認同乃至於主張獨立──實際上當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現狀,也可以看做是獨立於中共政權之外的民主政府。

實際上,當前許多台灣民眾主張獨立,固然有一部分認為台灣與中國本為兩國,互無瓜葛;但是有更多傾向台獨的民眾,對所謂血緣歷史等事毫無否認之心,只是反對中共的集權統治、人權戕害、道德低落、貪贓枉法。對於這樣的台獨,國民黨可以抱持更同理的態度,而非全盤的否定。但應該提出的是,當初國民黨主張雲南獨立或廣東獨立的目的,是為了以民主制度再統一,而非永久的分裂。

此外,應當質疑的是,實際上在中國境內創設分裂政權的始作俑者,不正是中共嗎?民國二十年,中共創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毛澤東便曾公開聲稱「從現在起,中國疆域內有不同的兩國。一個是中華民國,是帝國主義的工具。另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剝削與壓迫下廣大工農兵的國家。」不知道中共覺得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應該如何定位?那麼現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應該如何定位?

台灣獨立:循蒙古獨立之路

台灣如若真尋求永久分裂,有一種辦法,那就是「蒙古獨立」立下的範本。外蒙古原為中國一部份,中華民國肇建時就曾宣布獨立,後來國軍雖曾加以收復,但因中國國力衰弱,蒙古仍受到蘇聯實質控制。直到二次大戰,中國內外疲蔽,想避免蘇聯協助中共,又需外力支援抗日,因此中國才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諾依照公投結果決定蒙古是否獨立。之後,外蒙古投票結果壓倒多數贊成獨立,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承認蒙古獨立,中共建政後也加以確認,外蒙古便永久分裂於中國之外。

台灣若要循著蒙古獨立的範本分裂,必要的要件有二:一是中國大陸國力不振;二是有大國之支援。且台灣即便照此範本獨立,為維持長期獨立基礎,亦可能成為該大國之附庸或衛星國。至少目前,這些條件皆未具足,且獨立後之狀況也未必符合理想,因此國民黨不主張立即且永久的分裂,避免擦槍走火,中共師出有名,直接犯台,戰火將使台灣人民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中國統一:寄希望於大陸人民

台灣的另一條路是統一。統一又分兩種,一種武統,一種和統。每種統一又分兩種,一是主動的統別人,一是被動的被人家統。

先講武統。中共已經擁有核武甚至氫彈。中華民國想要以武力反攻大陸,那是以卵擊石,絕不符合台灣人民的福祉與期望。主動統別人,做不到。被動的等人家統,在中共政權統治下,台灣民眾是不願意的;何況,被人家統,戰地必然在臺灣,台灣百姓生靈塗炭可以預見。因此,我們不會主動挑釁甚至發動對大陸的攻勢,但是應該致力於避免中共的武統。中共政權為維持其合法性,若動亂發生,必有可能以攻打台灣做為操縱民族主義、維護國家團結的手段。我們仍然應該有所準備。

至於和統。如前所述,中華民國國力不振,反倒是對岸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急遽攀升,每年 GDP 以高達 9% 的速度增長,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因此,若現在上談判桌,籌碼比較多的是中國大陸。若照著中共主張的「一國兩制」統一,儘管中共公開宣稱終審權不必到北京、不必納稅、可保留軍隊等等,幾乎可說現有社會制度不變,只是換個國號與旗幟,但台灣人民絕大多數仍不願意。畢竟在「一國兩制」之下,「一國」是核心、是根本,而那個一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許兩岸談判條件談妥後不一定是這個國號,但必然是由中共領導的政權),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政權。「特別行政區」仍受中央政府管制。什麼多少年不變,誰能打包票?對台灣人民來說,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現在和統也無法考慮。

那國民黨如若「不主張永遠的分裂」,還主張「以民主制度再統一」,要怎麼個統一法?這就只能寄希望於大陸人民了。中共政權的統治模式是具可持續性的嗎?儘管中共看似具有「威權韌性」,但這是否只是因為我們觀察中共政權的時間跨度不夠長?隨著大陸的經濟發展、民眾的民智漸開,中共政權或許可能邁向符合普世價值的民主政體。到那時,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價值觀與制度歧異縮小,自然就可以以「一國良制」,也就是以民主的方式統一全國。或許台灣仍然不能佔據主動地位,但因雙方皆為民主法治政權,屆時誰統誰又有什麼差別呢?台灣有人才,中國大陸有市場,台灣有技術,中國大陸有腹地,那是雙贏局面。「中國的希望在台灣,台灣的未來在大陸」,這是我一向的主張。

即便是要台獨,也該促進中國大陸民主化。在中共政權統治下,不可能接受台灣和平獨立,這樣其宣傳的政治神話就破滅,合法性也會盡失。講白一點,中共要的不是台灣這塊彈丸之地。外東北、江東六十四屯、長白山等領土都可以輕易放棄的中共,難道還非要這台灣不可?中共要的是它的政權持續合法性。現在可以不打台灣,因為打了對它的政權維繫可能有傷害。但是如果到了打台灣才能維繫執政權的時候,就非打不可。因此,只要中共政權存在一天,台灣就不可能以和平方式長久獨立。中共政權如果民主化,儘管筆者認為新的中國大陸政權仍然會傾向與台灣統一,但是仍不能否認屆時大陸民眾或許可以接受台灣獨立,雙方互為「兄弟之邦」。那也才真正能夠使台灣獨立的成果以和平的方式維持。

因此,實際上無論統、獨,最佳解仍然得寄希望於中國大陸的民主化,但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出現。現階段,台灣無法獨立,又因中共的威權政體而不願統一於中共政權之下,因此必然只能夠排除急統或急獨的立場,保持一個能夠「既統一、又獨立」的體制。而國民黨所肇建、目前立足於台灣的中華民國,實際上是保證台灣獨立於中共政權之外,且保留台灣地位終局選擇性,「既統又獨」的最佳選擇。

中華民國:既統又獨的最大彈性

國民黨在論述中華民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過去強調其「統」的一面太過,導致民意產生質疑。台灣與大陸同屬於中華民國,但是中華民國又管不到大陸?《眼球中央電視台》就是對中華民國法統的嘲諷。既然台灣、大陸甚至蒙古香港都是中華民國,那麼兩岸三地體育代表隊的獎牌加起來才真正是中華民國所得到的獎牌,但是這完全背離民眾實際生活感受。一個脫離實際的論述,絕不可能說服民眾。中華民國確實有「統」的一面,但是既然目前立基並生根於台澎金馬,便應該適時地強調其「獨」的一面。

舉三國時期的蜀漢作為例子。劉備稱帝時,國號是「漢」,因其堅持延續東漢正朔。但是後世史家明白,此「漢」與「東漢」在格局上已有巨大差異,因此以「蜀漢」分別之,也就是「在四川的漢」。目前的中華民國不就是「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嗎?我們要捍衛中華民國,要讓民眾認同中華民國,不能不顧及中華民國目前僅實際統治台澎金馬的事實。這是中華民國「獨」的一面。

「中華民國」國號仍是一個具中國中央政府格局的稱號,在南京制定的憲法未廢、一國兩區的法制也未修,仍然具有中國的色彩,這是中華民國「統」的一面。若僅有獨的一面,便無異於台獨;若僅有統的一面,也無異於虛妄。中華民國在「統」的名義下包含著「獨」的內涵,「獨」是為了堅守民主法治,「統」是為了維持兩岸和平。

何況,「蜀漢」又與「蜀」不同。晉陳壽撰寫《三國志》,由於晉的政權來自於魏,將魏視為正統,故將劉備的蜀漢以「蜀」替代之,也就是「四川國」。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受後周攻擊,最終對後周稱臣,並去國號改稱「江南國」。這些都是去國號以達貶抑或矮化的手段。這也意味著,儘管「中華民國」國號代表著仍未放棄中國傳統價值,但是,「中華民國」國號也意味著其足以與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至少平起平坐,並未放棄我們的基本價值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下,兩岸依照各自的憲制性規定,各自稱自己是中國,在談判桌上雙方平等相待。共識怎麼表,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雙方的對等。

何況,堅守中華民國,不僅可以讓大陸民眾對台灣的敵意減低,讓台灣的西方民主更容易訴諸於大陸民眾,同時也能呈現出一種「內外有別」的彈性。在國際間,以獨立國家規格將中華民國稱呼為台灣,可以接受;在兩岸間,以平等互惠原則將中華民國視之為中國,也可以接受。我們的邦交國把中華民國視為中國,OK可以;兩岸間交流時以「台灣、大陸」互稱,沒有關係。

有人以大中國民族主義思維,認為海峽兩岸要共同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倡議兩岸盡速統一。但目前的統一只可能是統一於中共政權之下,這一悖於台灣主流民意,二也悖於台灣人民福祉。或有人以所謂台灣民族主義思維,認為要盡早破除中國元素,拋棄舊法統,逕直宣布獨立。然而條件不具足,如現在引發戰端,則一悖於台灣主流民意,二悖於國際主流情勢,三悖於台灣人民福祉。

國家是為了人民而存在,因此「統」、「獨」都不該是目標,而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手段。國民黨反台獨、反急統,是因其可能對台灣人民帶來嚴重的傷害。國民黨堅守中華民國,因為它已經是個民主法治的國家,它既是中國,也是臺灣,可以是統,也可以獨,可以堅守台灣人民的主體性,也能保障台海兩岸人民的安和樂利。

國民黨在兩岸與青年論述上的困局,只有在捍衛中華民國底下,堅持「民主陣容」與「革新保台」,才有突破的可能。畢竟,它是國民黨創建與捍衛的國家,也是台灣人民值得繼續守護的國家。國民黨沒有理由繼續失語。

*作者為中國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