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柔縉專文:突破政治與時代桎梏的大港女兒

2020-12-26 06:20

? 人氣

訪談孫雪娥社長告一段落,我不僅期盼寫出革命家之妻如何在「良妻賢母」框架下完成世俗標舉的角色,還能破框獨立,活出自己的名字,也希望寫出日本時代的高雄港,寫出高女世代,寫出台灣的百年流轉。抱著這樣的心情,我向陳博士回報,我從沒有寫過小說,這次想換個說故事的方式,考慮以時代小說來呈現。我還來不及表達惶恐,如此一來,就不會是專屬岳母的個人傳記了;陳博士馬上點頭贊同,並再次重述初衷,希望寫出台灣走過那樣的時代,曾有這樣的堅毅女性,而非為了彰顯或榮耀郭孫雪娥這個人。反省起來,我本不該有惶恐的想像。這個家族如果在乎個人虛名,以他們的能力,早已名號響亮,風光載於史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為了更認識戰前的台北第一高女,逐一了解校友。其中一位名叫童靜梓,戰後第二年曾以公費生身分留學浙江大學,未畢業即返台插班台大法律系。她的先生林榮勳名列台獨運動的「費城五傑」,是最早期反國民黨運動的留美學生。我在網路搜尋林榮勳的影像,出現的第一張照片上有四個人,右起分別是郭雨新、林宗義(林茂生之子)、林榮勳,都是名人,人名也都被清楚標示。唯獨最左一人,影像最大,卻沒有名字;此人就是孫雪娥的先生郭榮桔。或許這張舊照片可以一窺郭陳兩家的理想性格,對他們而言,名利終如浮雲,台灣人能活得自由又尊嚴,才是最高的追求。

讀者如果隨著小說來到這篇後記,可能已經知道小說主角緊貼著孫雪娥的人生架構,但是,我仍要強調,孫雪娥雖為小說主角的原型,但因虛構的血肉也粘塑不少,孫愛雪並不等於孫雪娥。為了描繪更廣大的歷史背景,讓讀者更抓住台灣近代社會演變,本書雖夾有真實歷史人物與事跡,卻也加入更大量像是海王商會王家的虛構,因此,本質仍是虛構的時代小說。

對於熟悉近代台灣與日本歷史的讀者,可以分辨小說中的虛構與非虛構,在此表示敬意。希望他們能夠因此更享受閱讀的趣味。

對於不是那麼了解歷史的讀者,也希望不會掉入虛實的困擾。我從九○年代初期開始訪談歷史人物,追尋台灣的舊事,考證物質文明,至今已三十年。寫這本小說的過程中,過去知聞的故事,不時如朝陽照耀,點點銀魚跳出水面。雖說虛構,也多本於我認識的真實歷史而構思的、具時代合理性的情節與物件。所以,如果將這本小說解讀為能夠感受台灣百年歷史風雨與情緒的書寫,也無不可。

最後,再次感謝未曾謀面的郭玥娟女士的信賴。她畢業於東京名校上智大學,專攻歷史,「不敢辜負歷史前輩的期待」的不安心情貫穿我整個的寫作歷程。

從拜見孫雪娥社長到小說出版面世,整整五年,感謝陳隆豐博士耐心等待。也感謝他讀過初稿之後給我的鼓勵,字句銘感在心。

我小時住灣仔內,離港灣不近,幾乎不曾接觸。唯獨十三、四歲的某一天,聽說有外國船滿載洋書泊靠高雄港,我記得自己踏過駁雜的鐵軌,走向海邊,登入奇異的船艙,大開眼界,買了此生第一本英文書,名字好似「女孩們的故事」之類。高雄港拆船業盛,廢棄物資多有良品,買賣熱絡,我的第一張書桌就是船上的一片木質艙門。家父也曾買回一本《香港電話簿》,厚如手掌虎口全開,暑假我就拿毛筆一頁一頁寫大字。我半生受惠於寫字,也可說是拜大港之賜。

與高雄緣分殊深,現在能寫出以高雄為舞台的時代小說,除了歡喜,內心也充滿感激。感謝高雄的育養,感謝高雄為我的人生埋下的美好種子。

《大港的女兒》書封。(麥田出版)
大港的女兒》書封。(麥田出版)

*作者曾任記者,現為作家、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著作獲獎無數。本文選自作者最新作品《大港的女兒》(麥田)後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