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美國進入國安「空窗期」

2020-12-22 07:10

? 人氣

美國準總統拜登2個國安風險「空窗期」:一是就職前拜登的力有未逮;二是就職後必須收拾川普留下的爛攤子。。(美聯社)

美國準總統拜登2個國安風險「空窗期」:一是就職前拜登的力有未逮;二是就職後必須收拾川普留下的爛攤子。。(美聯社)

根據外電報導,川普政府之代理國防部長米勒(Chris Miller)12月17日晚間下令,取消預定與拜登團隊的交接會議。據聞負責交接事務之拜登團隊高層事前並不知情,不瞭解米勒為何有此舉動,亦不確定是否經過川普授意,但拜登團隊已為此提出國家安全風險的警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態,按理說身為民主制度標竿的美國,政權交接應該是在無縫接軌的狀態下進行;但問題就出在如同觀察家所說:「憤憤不平、即將離任的川普,恐怕配合意願不高,導致出現政府停擺僵局。」因此,美國本次總統交接過程不若以往順利,五角大廈暫停簡報只是最新的一例。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列舉2021年國際情勢可能面臨的十大風險,其中之一就是「川普留下的問題」,認為此將嚴重干擾拜登施政。在拜登上任前後,美國可能出現2個國安風險「空窗期」:一是就職前拜登的力有未逮;二是就職後必須收拾川普留下的爛攤子,也就是要忙著拆除川普安裝的一些「詭雷」。

川普雖敗選,但能拿下7,150萬張選票,可謂「雖敗猶榮」;而他留下的「川普主義」(Trumpism),尤其是帶有民粹色彩的部份,是拜登必須承接但又難以拆除的一枚「詭雷」。直到此刻,美國還有一些極右分子呼籲政府動用《叛亂法》(Insurrection Act),以 派兵或實施戒嚴方式,重新舉辦選舉,讓川普能夠續任。

僅管如此,多數人對美國的民主制度還是深具信心,認為明(2021)年1月20日,拜登仍將穩坐在白宮的總統座位上;但他還是必須儘快撫平選戰在美國社會留下的裂痕,因為「外交是內政的延長」,拜登對內須行有餘力,才能處理對外政策的問題。

拜登選後首次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電話訪問時,提到的外交問題只有2項:一是如何重塑美中戰略;二是為何重返伊朗核協議,而這也是上述「大西洋理事會」所列,明年國際情勢可能發生的兩個重大風險。

在對中戰略方面,川普政府已在經貿、科技、人文、軍事等各領域,構建了一套「新冷戰」論述,美國國會也相繼通過了一系列「反中」法案,上述舉措都限縮了拜登未來制定中國政策時的活動空間。即使拜登政府想緩和與中共的關係,但也難以脫離中美戰略競爭的軌道,拜登只能在策略上略作調整,看不出將提出全新的中國政策。

而面對川普的「反覆不定」和拜登的「舉棋未定」,中共目前祭出的是拿手的「軟硬兩手」策略。軟的一手應是針對拜登而發,是要為他上任後的中共對美關係布局。中共瞭解,在川普四年執政下,「中國」這個概念已被徹底「污名化」,繼任者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中共在美國的大眾形象。因此,中共將對拜登保留一段「聽其言,觀其行」的摸索期。無論是中共涉美工作官員,或是相關智庫人士的發言,最近談對美關係時,都會強調「合作」和「對話」的重要性,明顯是想避免在過渡期間與美國撕破臉。

此外,我們發現在拜登上任前一個月之際,中共已加快腳步和歐盟協商《中歐投資貿易協定》。據聞中共已同意向歐盟企業開放多個領域市場,並在金融、服務、製造業及房地產等領域讓步。中共此舉具政治意義,目的是要繞過美國,反制拜登的「重振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對中共的歐亞政策而言,這項協定與RCEP都具有指標性作用。

中共對美國展現硬的一手,則應是對川普看守政府提出警告。美國印太總部12月16日發表聲明,宣稱共軍拒絕參加原定12月14日至16日,以視訊形式舉行的「美中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相關會議;中共則反批是美方「執意強推其單方面議題設想、任意壓縮年度會晤時長、改變年度會晤性質,甚至在雙方尚未就議題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企圖強壓中方參會。」雙方各執一詞,外界難以看出端倪。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官媒《新華社》12月16日發表署名辛識平的一篇文章,題為〈「崇美」「跪美」的軟骨病得治!〉,文中聲稱「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有定力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情,就沒有過不去的坎。」這番強硬的語氣聽來耳熟,事實上就是重申習近平不久前的講話。

伊朗問題則是拜登上任後將立即面臨的另一個風險。拜登在接受佛里曼訪問時指出:「在與盟友和夥伴磋商後,我們將進行談判並簽署後續協議,以加強及延長對伊朗的核限制,並著手處理其導彈計畫。」拜登認為,如果需要的話,美國可以取消對伊朗的制裁行動。

但川普在選後持續加大對伊朗制裁的力道。國務卿龐畢歐即聲稱:「透過海灣盟國的協助,我們的最大壓力行動在外交、軍事和經濟上孤立了伊朗,我們已實施77輪制裁,打擊將近1,500個個人和實體。」外界對於「最大壓力行動」的效果,顯然有不同看法,有專家認為:「這個政策最終是一場徹底的災難,因為儘管它給伊朗人民帶來極大痛苦,卻沒有在任何地方絲毫改變伊朗的外交政策,伊朗的核計劃已經升級。」

歐洲盟國對於伊朗問題非常關切,它們的立場與拜登接近,因此川普對伊朗的制裁行動,不但讓拜登為難,也使歐洲盟國進退兩難。英國《衛報》評論即指出,「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就是確保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和伊朗不會重返談判桌,而是被困在一個不停升級的危險遊戲中。」

拜登上任後不會改變其內政優先的設定,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在空窗期後,外在形勢對他的挑戰將接踵而來。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