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也談「欲創新者,必先溫故」

2020-12-12 05:20

? 人氣

杜拉克書中則提到「社會創新」的重要性,他說:「若從所造成的影響來看,能夠與社會創新相抗衡的科技創新極少。」提到社會創新則不免感嘆,教育部所提倡的創新應變素養,乃著眼在個人層面上,欲培養學生肆應將來社會變化的才具。即便能達成所願,最後能成功勝出的仍是少數人,這少數人成了贏家。而今之社會型態,往往形成贏家通吃態勢。經濟成長果實本該由全民共享,卻由少數贏家攫走大部分成果。而更多人因創新帶來的技術進步而失業,陷入生活困頓窘境。年輕世代面對生活及未來挑戰更加嚴酷,素養教育乃因應而起。如此看來,教育部的搞那一套創新素養教育,最終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怎能解決現代人類所面臨的困境。我們需要發展的是社會創新,能創建公平社會,使世人同享幸福,才是徹底解決問題之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老師們當勇敢站出來,呼籲教育部改變作法

該文提到《聯合報》的調查發現,由於創新課程的授課難度高,「不少資深教師能躲就躲,多為新進教師扛重擔,甚至有學校專聘代理教師『入坑』」。那些資深教師算是「有良心的」,不敢誤人子弟。但躲不是辦法,推給別人去「入坑」,非君子之道,也不道德。當發揮道德勇氣,一起站出來抗議教育部搞那種不切實際、本末倒置的創新課程,呼籲教育部改變作法。不然,則籲請官員下到基層,來教育現場親自示範創新課程教學,讓基層老師們見識官員的創新學識素養,好見賢思齊。老師平日教學生要見義勇為,現在是你們展現見義勇為的時候,請「以身作則」給學生看。切莫徒坐而言之,不能起而行之,勇敢站出來救救學生吧!

最後,談一下同樣困惑我多年的「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句。該句出自「湯之盤銘」,是3600年前的東西,即便用今日眼光看,仍覺那句話思想相當前衛。人如何能「日新又新」呢?總覺得強人所難,難以辦到。

直到去年,始得知郭沫若曾「破解」之。簡單說是這樣的,原文應是「兄日辛,祖日辛,父日辛」(「日辛」是人的名字),而湯之盤器上有泐損,致字跡不清,令人誤讀,郢書燕說,成了勉勵人的箴言。郭沫若之說,真假無法驗證。但我個人傾向相信,真相或許真是這樣。

好吧,誤讀已然造成,就當它本是勉勵人的箴言。可「日新又新」的期勉,實在陳義過高,難以施行。倒是梁啟超之言:「不惜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挑戰」,可以做到,可效之自勉。

*作者為金融業退休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