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康專文:浩劫─好一部中國簡史!

2020-10-04 05:50

? 人氣

筆者認為,相對於西方反省過去對於猶太人的大屠殺,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研究與反省仍有顯著努力的空間。(資料照,美聯社)

筆者認為,相對於西方反省過去對於猶太人的大屠殺,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研究與反省仍有顯著努力的空間。(資料照,美聯社)

金鐘兄(理論滄桑話八大)說「九一三」在前,稱國內史家,包括極富盛名的幾位,皆如數家珍「權力鬥爭」, 而迴避尖銳實質,我應之「中國無史,史家之恥」。今次他談「八大」鑄「毛思想」、搞個人崇拜釀成惡果,乃點睛之筆,所謂「史眼」。至今,中華民族仍無機會反思這段當代史,則是一個民族的恥辱了。藉此貼一則我的「浩劫」說,採自《屠龍年代》。

在《河殤》裡,我們「上下四千年」地說黃河,說了龍神文化的凋零、「亞細亞」太陽的隕落、萬里長城的廢棄、龐大「鄭和艦隊」的無影無蹤……。我們唏噓歷史的種種遺憾,卻遠未觸及近代的恥辱、現代的恐怖——我們絲毫沒有覺察,最近五十年中國發生的人禍災難,令四千年歷史和傳統褪去晦暗、漸顯溫美,反而是這五十年暴戾史無前例,好一場「浩劫」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浩劫」通常是說人力難違之大天災,用於人類社會只有寥寥幾樁,且都在文明終結、上帝缺席的極端處。法國導演克羅德.朗茲曼製作了一部關於大屠殺的紀錄片 ,拍了十一年、走了十四個國家、九個小時的口述實錄,用一個希伯來語Shoah作片名(意即「大屠殺」),中文將此片譯成《浩劫》,指的是希特勒使用「現代工業手段」快速地「最終解決」六百萬猶太人。那麼,中國五九年大饑荒餓死三千萬到四千萬人,等於六個「大屠殺」;還有比「浩劫」更大的詞可形容嗎?

倘論「落後」,中華民族就「落後」在這裡:四〇年代歐洲發生的大屠殺,經過猶太人的不懈努力,到五〇六〇年代,已經跨越國際、種族、語言的邊界,成為「普世記憶」(universal memory),他們大概花了二十年時間;而我們中國的「五九餓魂」,直到公元兩千年後(半個世紀),才有系統調查性著作及其珍貴資料面世,還在中文的本土中國被官方查禁;又因為知識界的裝聾作啞,不但研究還談不上,國際社會也陌生。中國人付出六倍於猶太人的代價,換來的只是虛擲、枉費、白搭。

劉少奇說的「史書」(劉對毛說「你我要上「史書」的」),該怎麼寫?他的「子弟們」是決計不會去寫的。但不論怎麼寫,「廬山會議」都將是一個邏輯的起點。近年來多有論說,指熱昏的大躍進,被五九年夏天的「廬山會議」推向最後的瘋狂。據楊繼繩《墓碑》中「有關大饑荒的大事記」梳理,1959年1月的山東「館陶事件」 已發生農民逃荒、饑餓死人。但這只是端倪。一場浩劫的全面形成和鋪開,是由於「廬山會議」的災難性決策,它是導致死亡三四千萬人的直接起因,所以它確乎套得上一個李澤厚式的「如果」句式:如果五九年沒有廬山會議,中國將會有一部徹底不同的當代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