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民主黨「去一中」暗藏的重重危機

2020-09-17 07:00

? 人氣

民主黨在其新黨綱中刪除「一個中國」,只保留「臺灣關係法」,引起廣泛注意。圖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資料照,AP)

民主黨在其新黨綱中刪除「一個中國」,只保留「臺灣關係法」,引起廣泛注意。圖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資料照,AP)

總統大選前,美國兩黨各自推出競選話題說貼,熱點之一是「中國政策」。民主黨在其新黨綱中刪除「一個中國」,只保留「臺灣關係法」,引起廣泛注意。在筆者看來,這是民主黨在「中國議題」上思淺慮疏、有勇無謀的魯莽短見,如同過去幾十年美國「擁抱熊貓」的天真誤判,是「過猶不及」的另一種誤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一中」後的兩個可能選項

「一個中國」是「兩岸」議題。「去一個中國」後,民主黨眼裡的「兩岸關係」會是什麼?這無非是廣為人知的「二之一」:不是「一中一臺」,便是「兩個中國」,不會有其他,諸如臺灣地位未定論、美國託管、鼓勵臺灣公投成為美國一州或加入日本,……。

以上兩者中,「一中一臺」等同「臺獨」,「兩個中國」則模棱兩可,要看具體如何定義描述。理論上,如果將「兩個中國」定義描述成「階段性兩個中國,未來一個中國」,則此「兩個中國」仍屬「一個中國」範圍;如果是「階段性兩個中國,未來一中一臺」,或「永久兩個中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如此「兩個中國」即等同「臺獨」。因此,民主黨「去一中」後如何定位兩岸關係,在理論/概念上,還面臨分屬兩個相反方向的三個選項:第一個方向「等同臺獨」,包含兩個選擇:「一中一臺」,以及「階段性兩個中國,未來一中一臺」或「永久兩個中國」;第二個方向是「重回一中」,只有一個選項:「階段性兩個中國,未來一個中國」。

這兩個方向,「支持臺獨」是徹底放棄「一中政策」,一切打掉重來,另當別論,後文分析。但「重回一中」不僅彷如「鬼打牆」回到原地,莫名其妙地滑稽,還額外惹上「概念麻煩」,因為這涉嫌違反美國「對臺六項保證」中的三項保證,或圍繞這三項保證陷入「說不清」局面。

何以這麼說?因為在「對臺六項保證」中,其第五項是「不改變關於臺灣主權的立場」、第三項是「不會在臺北與北京之間擔任斡旋角色」、第六項是「不會對臺施壓,要求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談判」。

對照此三項,民主黨倘要在兩岸間實施「階段性兩個中國,未來一個中國」,這豈非或者直接違反「不改變關於臺灣主權的立場」、「不會在臺北與北京之間擔任斡旋角色」、「不會對臺施壓,要求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談判」,或者是圍繞這「三項保證」陷入「說不清」局面?回到「一中」,又涉嫌違反「六項保證」,這豈非脫褲子放屁,純粹蠢事一樁?

以此推理,民主黨「去一中」後不可能再「重回一中」,只留下一個可能:支持臺獨。如此一來,即會引發當今與未來的多項可能危機。

危機一:民主黨欲率美國為臺獨而戰?

在今天,如果中共對臺動武,美國一定介入保護臺灣,這是沒有異議,且中共也如此判斷的。倘非如此,臺海局勢早已惡化到中共「反分裂法」所定義的可動用「非和平手段」程度,中共早就揮兵跨海東擊臺灣了。

「美國一定武力介入保護臺灣」,它的法律依據之一,是「臺灣關係法」,多項條文涉及,但筆者特別列舉一條,是「第二條:b.6.」:「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此條文清楚表明,美國的武力介入臺海局勢,是為了保護「臺灣人民安全」及臺灣的「社會經濟制度」,亦即臺灣的民主制度。而在此之上的整個「大框架」,則是「一個中國政策」,換言之,這是「一中政策」下的「保護臺灣民主」。除了「臺灣關係法」,在「三個公報」、「六項保證」等涉及美中臺的重要文件中,也皆無任何相關「臺獨」的片言隻語,所有一切都籠罩在「一中大屋頂」之下。而這些,在民主黨的新黨綱之前,是獲得美國兩黨一致同意、全民高度支持的。

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夏納翰今天在「香格里拉對話」中,除警告中國切勿威脅鄰國主權外,並在提及台灣時主張不能以威嚇解決台海爭端,美國將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義務。(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前代理部長夏納翰2019年在「香格里拉對話」中,除警告中國切勿威脅鄰國主權外,並在提及台灣時主張不能以威嚇解決台海爭端,美國將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義務。(資料照,美聯社)

民主黨如果「去一中」,一切都將改變。

眾所周知,中共一直欲以臺獨為藉口武統臺灣。但實際上,臺灣島內充斥的是「去中國化」,而非迫在眼前的「獨立建國」。「去中國化」雖然與臺獨絲絲相連,卻離「紅線」的「法理臺獨」還很遠。中共口中的「臺獨」,與其治下的很多「被XX」型事物 ── 被自殺、被嫖娼、被認罪……一樣,相當程度是「被臺獨」。中共以其強加的「被臺獨」為由打臺灣,美國當然無法接受,「依法」出兵護臺順理成章。

民主黨「去一中」,等於加入中共的「被臺獨」行列。差別是,中共製造的「被臺獨」難服人,但美國給予的「被臺獨」,全世界都會認真看待,包括中共。民主黨由此立即落入中共的「反分裂法」陷阱:「反分裂法」第八條列出幾個「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即武力犯臺的條件,其中之一是「發生將會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中共以「made in US」的「被臺獨」為由打臺灣,遠比以「made in China」的「被臺獨」更「名正言順」。

於是民主黨的麻煩來了,但這麻煩不在臺海,在國內:臺灣並無獨立,中共要動武,美國干涉,按「臺灣關係法」,是「捍衛臺灣民主」,得到國內兩黨一致民意高度支持;民主黨如執政放棄「一中政策」,等於公開支持臺獨,如中共以此「made in US」的「被臺獨」為由打臺灣,美國此時武力介入臺海戰爭,即不是「捍衛臺灣民主」,而是「為臺獨而戰」,這種武力介入,還會得到兩黨一致民意高度支持嗎?

筆者不知美國歷屆政府、各個智庫、媒體輿論對「為臺獨而戰」是否有過認真的討論辯論並得出明確結論,但憑常識即可判斷,美國從政府、智庫到輿論民意,會支持「為臺灣民主而戰」,卻不可能支持「為臺灣獨立而戰」,因為西方民主國家的「fundamental」傳統即是,會「雞婆」地為他國他族的民主人權發聲、出力,甚至出兵,但絕不輕易介入他國他族的分離獨立,這一點在香港議題上也表現得非常清楚。

因此,只要共和黨以此質疑民主黨的「去一中」政策,民意開始鬆動,「民主黨政府」還能順利出兵護臺嗎?如果「民主黨政府」的「為臺獨而戰」在國內支持乏力,這豈非讓中共明白:我攻臺更「名正言順」,你護臺卻「師出無名」?民主黨是助臺,還是害臺?是戰共,還是援共?

怎麼辦?放棄「去一中」,回歸「一中」?如此重大嚴肅的外交政策,可以兒戲般地翻來覆去?

危機二:美國如何應付「後中共時代」?

大陸中國的未來,應該,也必然的命運,委婉溫雅地表達,是「走向民主化」;坦率尖刻地形容,是「天滅中共」。語言的溫暴境界或不一,但內容相同,都是北大教授鄭也夫公開呼籲的:中共「淡出歷史舞臺」。

中共一旦下臺,大陸即面臨「權力真空」的「後中共時代」,已被中共搞成「原子化」的大陸社會爛攤子,如何來收拾?

川普與習近平,2019年6月大阪「川習會」(AP)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AP)

共和黨對此問題似乎比民主黨想得遠,副總統彭斯兩年前即說過,臺灣的民主是全體中國人的更好道路;「中國通」的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也表達過類似觀點,他們都把「中國的未來」與臺灣連在一起。臺灣的財經專家吳嘉隆說得更明確,他認為川普政府會打「中華民國牌」,以「中華民國」否定中共政權的合法性,而不是將臺灣從「中國」剝離的「一中一臺」牌。他因此建議蔡英文政府要從「中華民國立場」考慮如何配合美國,而非只想著「臺灣」的好處。吳嘉隆的思維與川普團隊接近,只是把「臺灣是中國的道路」之道理說得更明白。

或許是此背景,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迪威日前在解釋美國的對臺「六項保證」時提到,川普政府當前並未改變對臺政策,而是在「做一些非常重要的調整」,但仍在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範圍內。這與民主黨的「去一中」形成顯著差異。

這個差異絕非僅局限在「概念」範圍,它最深遠意義是在如何應對「後中共時代」。只要「一個中國」政策延續,中華民國臺灣就可以,而且幾乎必然會參與「後中共時代」的大陸重建。看看以下設想的,但十分現實的幾項「重建」清單,即可明白這個「重建」有多重要: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提名空軍退役准將史迪威 (David Stilwell)為國務院亞太助卿。(美國空軍官網)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迪威 (David Stilwell)。(資料照,美國空軍官網)

.政權接盤過渡:只有政權能穩定過渡接盤到一股成熟有良好執政經驗記錄的政治力量手中,大陸社會才能保持穩定;

.移植臺灣經驗推進「寧靜革命」的民主化進程;

.公民社會重建:恢復民間活力,建成臺灣般的強勁公民社會;

.文化重建:去除黨文化,恢復「中國文化在臺灣」般的傳統優良文化;

.道德重建:大陸太需要臺灣般「最美的風景是人」;

.恢復社會公平公義:如分配公平,縮小畸形的貧富差別;如「職業階級」地位公平,取消「人為現代賤民制度」的所謂「戶口制度」,解放「三等公民」農民,消除一切負面影響,等,一切都可參考臺灣;

…………,清單可列出一長串。

縱覽這份「重建清單」即可理解,有了中華民國臺灣參與,「後中共時代」的大陸重建可以少走多少彎路!這不正有利所有各方:大陸自身、周邊國家、美國歐洲,以及最重要的:有利臺灣自身?一個動亂的「後中共大陸」對臺灣會是何等噩夢?想想戰亂的敘利亞/利比亞/索馬里亞,流出多少難民,攪得歐洲雞犬不寧!延續「一個中國」政策,有中華民國臺灣參與的「大陸重建」看得到樂觀前景;沒了臺灣參與,「後中共」的大陸亂局讓人不敢想像。大陸海外民運有人倡言「沒了共產黨,中國會更好」,其實,除非有臺灣參與,否則,那是盲目樂觀。

民主黨的「去一中」如果成真,臺灣從此與「中國」、與大陸脫鉤,長遠而巨大的負面後果即如上述,這是民主黨「去一中」很可能會衍生的第二個危機。

危機三:亞洲第三對「民主怨偶」

這是吳嘉隆點出的另一個極重要差別:川普共和黨的「一個中國」政策,可能/可以以「中華民國」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一中一臺」卻允許中共政權繼續存在,與「臺灣國」並立對峙!

這一點還可引申。臺灣如果獨立,西藏(在印度支持下)和新疆(在中東某些伊斯蘭國家支持下)也跟著而來會是大概率事件,然後可能是「內蒙」(在俄羅斯暗助下)奔向「外蒙」。屆時,大陸即便民主化,國土面積卻大幅縮水的「中國人民」,對「同文同種」的臺灣,咽得下「第一塊骨牌」的怒氣嗎?「中國VS臺灣」會否繼「印度VS巴基斯坦」和「日本VS南韓」之後,演變成亞洲第三對民主國家間的「怨偶」?

危機四:首戰即終戰

最糟的是,以上的「危機二、三、四」通通不會發生。早在「民主黨政府」推出「去一中」,引發美國國內是否「為臺獨而戰」爭吵不休,為出兵臺海猶豫不決時,精明的中共已經迅疾出手把臺灣給佔了,「首戰即終戰」!

重視「余茂春效應」

在美中尖銳對立的今天,為什麼民主黨會魯莽地「去一中」,共和黨卻仍然延續「一中」?除了執政黨承受實際的政局壓力,通常行事更穩健外,筆者猜想,一個更深沉的可能原因是,川普政府的國務院有余茂春這位既懂中共,也懂中國,而且肯定對臺灣也相當瞭解的陸裔華人智囊,且余茂春定還有其自己的小團隊,由此組成一個很強的「中國政策」智囊團;但民主黨可能沒有類似既懂中共也懂中國的華人智囊,故而共和黨的中國政策能比民主黨看得更遠。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與他的首席中國智囊余茂春。(國務院官網)
美國國務卿龐畢歐與他的首席中國智囊余茂春。(資料照,國務院官網)

樹立「余茂春效應」的概念,也許對美國兩黨的中國政策奧秘能有更深理解。

此外,從「一中政策」衍生出的「中華民國臺灣參與後中共時代大陸重建」,這可是個大話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