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咱們又回到了台灣錢淹腳目時刻

2020-09-02 07:10

? 人氣

臺灣經濟發展與貨幣供給情勢(M2之GDP占比%)(資料來源: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公共政策研究所據官方統計彙整列表)
台灣經濟發展與貨幣供給情勢(M2之GDP占比%)(資料來源: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公共政策研究所據官方統計彙整列表)

M2占比持高 利率水準無以振作

自解嚴後,台灣M2與貿易順差、外匯存底變化就存在高度正相關的函數關係:隨著經濟起飛、市場開放與外匯存底加速度累高而呈現倍數擴張的大膨脹狀況。從三個時間點階段看,即1987解嚴、2008世界金融海嘯,乃至2020新冠疫災:在1987年M2占GDP比重78%,大致與國際常態水準穩健貨幣供給狀況相埒,當時外匯存底僅767.5億美元;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的22年間,台灣GDP成長3倍,外匯存底成長2.33倍為2,806.8億美元,M2占GDP比則爆增至204%,總發行量增加9.3倍以上,充分顯現「台灣錢淹腳目」的實景狀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從2008年到2020年,GDP祇成長47%,外匯存底則從2,806.8億美元到4,961.7億美元,祇成長78%,M2占GDP比則仍高達234%,顯示即使經濟成長績效不佳,工商產業成長頓挫,仍然有「社會流動資金嚴重過剩泛濫情形」,最近10年台灣利率水準一直持低不振,其原因當然在此。

外在環境則更受先進社會連續多年多回合量化寬鬆政策影響極大;尤其美國川普政府,在今年三至五月之間大印鈔大撒幣救經濟釋出五兆美元強力貨幣,而台灣本身,在七月中旬敲定《因應疫情振興紓困特別預算》一口氣大撒幣創紀錄的1.4兆元,立使貨幣供給額增高將近5個百分點,越發顯現台灣也身陷在大印鈔大救市的情境態勢中。

或有台灣型「資產價格膨脹」現象

2008年至今10多年,台灣M2/GDP占比持高逾限,但與其它國家情況差不多,亦即通貨膨脹水準未必相應大幅走高,但是超額貨幣數量在市場上的交易流通,則與採行大QE先進國家的經驗差不多:造成資產價格泡沫化的很大金融風險,尤其是,倍數驚人的「資產價格膨脹」最顯凸出。

在美國,寬鬆貨幣政策大幅的提升了資產價格不斷走高,由大量寬貨幣吹起華爾街金融泡沫,膨脹了全世界股市債市,隨即也造成房地產泡沫的最後盛宴,影響全球經濟。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2009年開始M2/GDP由低轉高態勢,直接影響到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大多競飆翻倍,不僅造成了房地產泡沫化,實際上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整體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

台灣M2/GDP占比持高逾限長期化的最可能優先引申的總體經濟市場變化,就是「資產價格膨脹」,尤其在當下,又有大規模「脫離美國進入亞洲」的國際資金的洶湧而至,當然更會強化「資產價格膨脹」效應;然則,因為台灣股市債市開放不足,更有長期存在「結構性不普及不振作」障礙,以致股市債市一向並不連動M2/GDP占比指標,也因此這一波台灣型「資產價格膨脹」現象,映現在金融資產上,最可能飆動的是「實物黃金」與「都會型房地產資產」品項。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