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宗聖觀點:綠能與環保如何雙贏?

2020-09-03 07:10

? 人氣

筆者在本文提出太陽能板回收處理機制,能夠將環保與綠能兼顧。(資料照,取自桃園市政府網站)

筆者在本文提出太陽能板回收處理機制,能夠將環保與綠能兼顧。(資料照,取自桃園市政府網站)

我國終於在2019年建置廢棄太陽能板相關回收處理制度,這是值得稱許的。不過,在先進國家逐漸走向「循環經濟」社會,且我國於2017年提出「循環經濟」為「5+2產業創新計畫」之一的政策方向下,我國甫上路的廢棄太陽能板回收處理機制,也就需重新思考、檢視,不適合仍依循著「取用—製造—丟棄」(take-make-dispose)的線性資源利用模式,以及僅單純以處理「廢棄物」的傳統思維進行最終處置,更可行的作法是:將「循環經濟」及「生產者責任延伸」二概念採納為我國太陽能板回收機制的核心原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我國的太陽光電政策

我國太陽光電(利用太陽能板吸收光能轉換成電能)的發展開始於1999年政府啟動「太陽光電補助設置」政策,到200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相關法規逐步完備,不過全部的裝置容量(各種類型)僅約9.5百萬瓦(MW)。2012年,為加速我國太陽光電發展,行政院核定「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鼓勵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並以躉購費率(Feed-in-Tariff)補貼發電併網作為推動政策。當年屋頂型總裝置容量累計為222MW,預定2015年完成達420MW設置,2020年達到1020MW設置,最終於2030年發電裝置容量累計目標為3.1 GW (3,100MW)。

2016年新政府上任,為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行政院於同年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占比為66.3%。基於此,太陽光電的發展需加速前進,短期目標設定至2020年裝置容量為6.5GW,長期目標設定至2024年為20GW。目前落實的情況為2017年裝置容量達1.76GW(已超越舊政府原先2020年設定1.02MW的目標),2018年裝置容量達2.73GW,而2019年裝置容量已達4.14GW,超越舊政府原先設定2030年3.1GW的目標。

二、棘手的問題

我國常用的太陽能板(模組板)每片體積約165公分×100公分×4公分,重量約18公斤,裝置容量約250瓦(W)至350瓦,使用壽命約20年至25年。若以每片面積1.65平方公尺、裝置容量300W、使用年限20年計算,於2019年,我國共設置約1,380萬片太陽能板(平均每個台灣人民約擁有0.6片太陽能板),總面積約2,277萬平方公尺(2,277公頃;約3,200足球場大小),總重量約25萬公噸。根據環保署推估,至2019年累計廢棄的太陽能板約達3000公噸,預估於2023年累計廢棄太陽能板約1萬公噸,於2035年起將達10萬公噸。其中,因台灣每年風災而產生之損壞量約為0.5%。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