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修專欄:獨攀與深潛 關於自由與解放的運動

2017-06-18 06:30

? 人氣

位於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的酋長岩(El Capitan)高達3000呎。(美聯社)

位於美國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的酋長岩(El Capitan)高達3000呎。(美聯社)

獨攀與深潛,這兩類運動的核心是個體直面死亡的風險。也正因為一次失足就無可彌補,所以特別要懂得知時勇退。孰像搏命修禪或是生死交關的瑜珈練習,最後面對的其實就是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徒手獨攀(free solo)是指沒有主繩與輔具的單人攀岩。這個圈子近來的盛事是在哈諾(Alex Honnold)以不到4小時的時間,攀完落差3000呎的酋長岩(El Capitan)。

這位攀岩社群的「神童」,在他30歲時出版的自述《獨行大岩壁》(Alone on the Wall)中,就曾經預告這次行動。而在1年之中,他多次跨國練習,也曾半途折返,最後成功登頂。

31歲的攀岩專家漢諾德在不用繩索和其他安全工具的情況下,獨自攀上3000呎高的酋長岩,寫下紀錄。(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31歲的哈諾(Alex Honnold)以不到4小時的時間,徒手獨攀完落差3000呎的酋長岩(El Capitan)。(國家地理雜誌提供)

獨攀是靈感與紀律結合的藝術

哈諾成名甚早,在成為網紅之後常被問到:「難道不怕出意外嗎?」他說自己「區分風險與結果」,精密的計算與不懈的練習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要攀岩者「不恐懼是不可能,重點是如何面對」。

同行說他的獨特天賦就是出在巨大的壓力下,仍然能夠保持自在與清晰的判斷力。哈諾還在書中列舉著名攀岩高手的傷亡都不在看似最危險的獨攀,而在於他們已經熟悉的一般路線。

絕大多數的獨攀,在事前都會在安全確保的情況下多次演練,直到獨攀者對所有細節爛熟於胸,最後的獨攀就像多次彩排之後的演出,事前的準備與不懈的訓練才是成功的關鍵。

獨攀也像高難度的藝術表演一樣,必須結合靈感與紀律,攀爬的流暢來自天分與平時的苦練。差別就在於唱歌劇走音不出人命,獨攀出錯人生就會畫上句點,但獨自面對危險正是獨攀魅力之所在。

山在召喚,我一定會出發!

攀岩是古老的運動,但半世紀以來的攀岩運動卻是深受嬉皮思潮影響,北加州的優勝美地(Yosemite)成為攀登者匯集流連之地。他們把登山看成「運動」,而把攀岩當成心靈的探索。

徒手獨攀是對登山裝備過度發展的反動,獨攀者的手指與心靈必須同時強韌,除了知識還要有膽識。獨攀者有自己的行話,名人堂與心靈史,哈諾一語道出這類的心靈狀態,他說:「山在召喚,而我一定會出發!」

另一種與獨攀相似的體驗是自由深潛(freediving)。潛水者不用氧氣筒與動力設備,一口氣潛至百米以下的深海。下潛30公尺後,因為水壓導致體內臟器的塌陷,潛者基本上是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持續下沉。

呼吸是生物本能,陸生動物的構造也不是為了適應深海的水壓而設計的,但深潛者可以用類似瑜珈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本能,不斷突破生理的限制。

即使片刻處在黑暗寒冷的深海中,一般人都會覺得孤獨與窒息。但許多深潛者都說,只要衝破恐懼的撞牆期,就會感到無比的寧靜與自在。曾經是世界紀錄保持人奈瑞(Guillaume Néry,2011年,117米)就曾分享,他在深潛中,體會到「個人的渺小與被宇宙包容的幸福感」。這種類似性靈體驗的語言,不是出自宗教聚會,而是在極限運動的頂尖好手與他的粉絲的對談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正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