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歐洲近代最殘暴的君王——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

2020-07-07 06:10

? 人氣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的雕像遭到示威抗議者噴漆塗鴉(AP)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的雕像遭到示威抗議者噴漆塗鴉(AP)

「來到2020年,我們必須對彼此共同的歷史慎思明辨。追求真相與記憶的起點,在於認知苦難,認知他者(the other)的苦難。」

──維爾梅斯(Sophie Wilmès),比利時總理

近代人類歷史公認的四大人魔,論資排輩依序是蘇聯史達林(Joseph Stalin)、德國希特勒(Adolf Hitler)、中國毛澤東、赤柬波布(Pol Pot)。近來人們赫然發現,一個先前並無藉藉之名的已故歐洲國家元首,其實可與四大人魔平起平坐,他是1865年至1909年在位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日德國會為希特勒樹立雕像嗎?」

今年5月25日,美國黑人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暴力虐殺,風暴跨越大西洋席捲西歐各國,引發關於種族主義、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省思與論辯,催生「推倒雕像」行動,也為世人掀開利奧波德二世血腥猙獰的面目。

從布魯塞爾(Brussels)到安特衛普(Antwerp),比利時各主要城市幾乎都見得到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樹立雕像其實是一種敘事方式,往往用來榮耀特定歷史人物。因此,比利時民權動組織「BNFBL」對於無所不在的利奧波德二世雕像頗有質疑:種族滅絕是國家的榮耀嗎?今日德國會為希特勒樹立雕像嗎?

剛果自由邦、比屬剛果、剛果共和國、薩伊、剛果民主共和國

利奧波德二世何許人也?做了什麼?他是比利時1830年獨立以來在位最久的國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的表弟,也是現任比利時國王菲利普(Phillipe)的高伯祖(高祖父的哥哥)。利奧波德二世曾在國家發展史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一生最大的事業,卻體現在9000公里外、面積為比利時75倍的剛果(Congo)。

今日非洲中部有兩個國家以「剛果」為名,全稱分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DRC)與「剛果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Congo,RDC),一大一小,極易混淆。利奧波德二世荼毒的是剛果民主共和國,今日是僅次於阿爾及利亞的非洲第二大國,歷史上有過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比屬剛果(Belgian Congo)、剛果共和國、薩伊(Zaire)等舊名。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剛果期間,經常以砍斷手腳的酷刑對付當地人民(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剁下他們的手

1870年代,利奧波德二世的魔掌逐漸伸入剛果,巧取豪奪,蠶食鯨吞。1884年至1885年間,歐洲帝國主義者為瓜分非洲而舉行「柏林會議」(Conference of Berlin),整個剛果被劃為利奧波德二世的「私人采地」,還改了一個非常諷刺的名字:剛果自由邦。

剛果自由邦一點也不自由,而是一個超大型的奴隸莊園,先是獵取象牙,後來採集野生橡膠。利奧波德二世的爪牙在當地組成一支私人軍隊「公安軍」(Force Publique),綁架原住民男性的妻子兒女做為人質,逼迫他們為國王工作,如果工作未達標準,懲罰是剁下他們的手,血淋淋的手。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剛果期間,經常以砍斷手腳的酷刑對付當地人民,這是一位父親看著自己5歲女兒被砍斷的手腳(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剛果期間,經常以砍斷手腳的酷刑對付當地人民,這是一位父親看著自己5歲女兒被砍斷的手腳(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國王的奴隸莊園也是死亡煉獄

國王的奴隸莊園也是死亡煉獄。大批原住民死於極度惡劣的工作環境,他們的妻子兒女死於飢餓。如果原住民膽敢反抗,公安軍絕對血腥鎮壓。利奧波德二世非常有成本概念,要求官兵每發射一枚子彈,就要繳出一隻「叛亂分子」的手掌當證明。如果子彈沒打到人怎麼辦?小問題,公安軍官兵會剁無辜民眾的手來充數,血淋淋的手。

隨著汽車工業與自行車工業勃興,橡膠價格節節高升,利奧波德二世因此累積了天文數字的財富。成本?利奧波德二世在剛果自由邦的23年暴政,奪走約200萬至1000萬原住民的生命,稱他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希特勒」並不為過。諷刺的是,利奧波德二世在74歲死亡之前,卻從未到過剛果,從未親眼見證自己的種族滅絕罪行。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剛果期間,經常以砍斷手腳的酷刑對付當地人民(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統治剛果期間,經常以砍斷手腳的酷刑對付當地人民(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比利時的基礎建設,剛果人的血與淚

利奧波德二世的財富倒沒有完全藏私,他在比利時各地大興土木,建了許多公共建築、賽馬場、美術館、博物館、公園、火車站,因此而有「建設王」(Builder King)的稱號,他死亡後也把大部分私人產業捐給國家,至今讓不少比利時人緬懷恩澤,儘管這些「恩澤」有一大部分是來自剛果人的血與淚。

帝國主義年代的歐洲殖民者無不惡形惡狀、冷血殘酷,利奧波德二世其實是師法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但他的「發揚光大」連同儕也看不下去。1904年英國政府提出《凱斯曼報告》(Casement Report),揭露剛果自由邦的慘況,比利時立憲政府迫於國際輿論,在1908年將剛果國有化,改名「比屬剛果」,但殖民地治理換湯不換藥,原住民被剝削、被壓榨的處境並沒有多少改善。

1960年6月30日,剛果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盧蒙巴(Patrice Lumumba,左)簽署獨立法案,右為比利時總理艾斯肯斯(Gaston Eyskens)(AP)
1960年6月30日,剛果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盧蒙巴(Patrice Lumumba,左)簽署獨立法案,右為比利時總理艾斯肯斯(Gaston Eyskens)(AP)

歐洲白人對非洲黑人的「文明化」

1958年,世界博覽會(World Fairs)在布魯塞爾盛大登場,比利時殖民部(Ministry of Colonies)特別在會場弄了一個「剛果村」,千里迢迢運來約700名剛果人,穿上「原始」服飾現場展示,呈現歐洲白人對非洲黑人的「文明化」成果,以及非洲黑人是如何感恩戴德,當時媒體形容為「人類動物園」(human zoo)。對了,動物園入口處放了一座雕像,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

1960年,剛果終於獨立建國,但歐洲殖民者數十年來的「文明化」對這個新興國家的幫助很有限,政爭與內戰隨即爆發,蘇聯和美國先後介入,演變成冷戰中的代理人戰爭(proxy war)。西方國家支持的莫布杜(Mobutu Sese Seko)在1965年政變奪權,成為近代非洲最荒淫無道的獨裁者,1997年才宣告垮台。

1961年剛果共和國各派系勢力圖(Don-kun, Uwe Dedering@Wikipedia / CC BY 3.0)
1961年剛果共和國各派系勢力圖(Don-kun, Uwe Dedering@Wikipedia / CC BY 3.0)

「對於這些歷史傷口,我要表達最深沉的遺憾」

比利時與獨立後的剛果仍維持密切關係,但比利時社會顯然不太願意碰觸利奧波德二世的殘酷行徑,年輕世代也並不熟悉那段黑暗血腥的殖民歷史,歷史學家霍克希德(Adam Hochschild)稱之為「大遺忘」(The Great Forgetting)。另一方面,這也要「歸功」於利奧波德二世的「遠見」:他在死亡前將手中的剛果檔案焚燒殆盡,留下一句名言:「世人無權知道我在那裡做了什麼事」。

老國王的雕像在比利時司空見慣,見證民眾歷史認知與道德良知的盲點,直到最近風起雲湧的「推倒雕像運動」。比利時民權組織成員查爾斯(Mathieu Charles)說:「移除雕像並不是要抹殺歷史,這麼做是在為歷史撥亂反正,並且創造能夠理直氣壯詰問主流敘事的新歷史。」但盲點有時形同黑洞,利奧波德二世侄兒勞倫特王子(Prince Laurent)最近受訪時語出驚人:「老國王從來沒去過剛果,怎麼可能傷害那裡的人?」

今年6月30日,剛果民主共和國慶祝獨立60周年,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函齊塞克迪(Félix Tshisekedi)總統,信中寫道:「剛果自由邦時期,(比利時)犯下暴力與殘酷的行為,至今仍縈繞著我們共同的記憶。在之後的殖民時期,也造成了苦難與屈辱。對於這些歷史傷口,我要表達最深沉的遺憾。」

國王如此坦然面對過往的黑暗面,許多人視為比利時歷史的分水嶺。但是,菲利普國王並沒有道歉。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