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偏見的結構與人工智能專政

2017-05-18 06:40

? 人氣

  • 持續支持緩解演算法歧視的研究,建造公平、可問責的大數據應用系統,並發展數據應用的倫理框架
  • 鼓勵市場參與者設計透明、可問責的演算法,允許失真數據的受害者尋求救濟的機制
  • 提倡產業界與學術界關於演算法外部稽核與測試的研究發展,以確保人民享有公平待遇
  • 推廣計算機科學與數據科學的廣泛參與、學習與公眾認知
  • 充分考量公私部門在促進善用大數據的規則制定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及期望

日本中央銀行總裁黑田東彥在2017年4月13日舉辦的一場人工智能與金融前沿研討會上曾說:面對新科技對社會經濟所造成的深層變革,政策制定者不應該過度憂心新科技的負面作用,而不去關注其正面效益。人類與AI應該互補,不能也不該對抗。人類的判斷往往受既有範式影響,有時對變化覺察不足,這正是AI的強項,可以透過客觀地調整因為主觀偏見所忽視的數據關連性與新趨勢。另一方面,直覺、常識與想像力,是目前人工智能最大的弱點。人類真正應該擔憂被AI取代的時候,是人類放棄獨立正面思考的時候。正如在17世紀提出計算機的法國哲學家巴斯卡在《沈思錄》所言:面對強大有力的宇宙,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Man is but a reed, the most feeble thing in nature, but he is a thinking reed.)即使柔弱如蘆葦,仍可秉持高貴。希望難以量化,前途不可限量。命運沒有基因,夢想沒有極限。在《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出現前,也許人類應該少擔心些數據,讓夢想與命運驅使我們繼續航向未知的遠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