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有如「文化大革命」一般的「廢佛毀釋」運動

2020-05-10 07:10

? 人氣

參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Ⅰ)中文《維基百科》之【建御雷】

(Ⅱ)中文《維基百科》之【春日大社】

(註四)參見──伊東忠太:《日本建築小史》(清華大學出版社/大陸)。

另寺內的三重塔最初也只賣了30元,之後也因為附近居民反對放火燒而意外保存至今。

(註五)參見──中村義裕(陳亦苓譯):《日本傳統文化事典(日本の伝統文化しきたり事典)》(遠足文化),p258~260。

另外,日本近代所謂的「國學」,在解釋上相當分歧。余英時教授在與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任陳致教授的對話中指出:「國學原是說日本國的學術,是用來反對日本的儒學的。所以有一批人講日本的神道,日本的文學,就是他們的國學。日語的讀法叫Koku-gaku-sha,就是國學者的意思。在十八、十九世紀非常活躍地反中國的思潮。因為那時候日本人的本土意識起來了……」

大陸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孫中山研究所所長──桑兵教授在《國學與漢學》書中(p246)說:「可見國學一詞,源於日本,本意在與西學、漢學相區隔。日本人士在向中國人鼓吹保留既有文化時,不能稱漢學,而以國學為替代。……」

中文《維基百科》裡對於國學的解釋是:「在十七至十八世紀國學稱古學,是在鎖國中產生的思想,稱古學與和學。這派代表性人物是荷田春滿、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與平田篤胤,號為四大家。重點硏究古代日本的文學與神道,排除儒家與佛教影響。

『國學』一詞與漢學、蘭學相對,這一派以強調日本特點自詡。日後的尊王攘夷與明治時代國體論也與國學有關。」

徐先堯教授在《日本近代史綱增訂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書中指出,本居宣長…日本學和徂來學一樣地,只不過是一種非政治性的學問,以近代實證主義來研究古典,而從實證的文獻學之立場,坦白承認古老傳說的事實而已,但尚未能附帶近代的批判精神。這就是其做學問的態度的界限。本居耗費30多年的工夫,纔留下一部實證的文獻學《古事紀傳》四十四卷……於是,他以信奉神意為天真樸素的日本古代生活為理想,倡導「古道」,讚美「大和心」,排除中國思想的「唐心」與印度想的「佛心」,但因脫離不了朱子學思辯的態度,終於變成一種「非理性的」神祕主義,卻未能成為近代意識的現實運動。然而其「古道說」在批判儒教時,乃發表專著以「馭戎概言」為書名而排除「唐心」「儒意」。造成宣長學的自我矛盾,亦是被責為「前近代的思想」之一因由也。

參見--徐先堯:在《日本近代史綱增訂本》(臺灣商務印書館),p11~12。

(註六)延續《古社寺保存法》的精神,日本政府於1919年4月10日公布制定了全新《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大正八年法律第44號)》,此法開始施行的時間--為同年6月1日。

《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初定時全文為61條條文,其立法精神與歐美19世紀末同期的保存文化財思想相符。除了將稍早就明定保護的神社寺院外,也包含了歷史建築,歷史遺跡,舊址,紀念碑,古城址,並涵蓋稀有的自然物種,如:動物、植物或礦物等。

《古社寺保存法》公布施行後,日本政府於內務省(明治四十四年移交文部省)之下設置「古社寺保存會」,負責古物之維護、等級鑑定。有關之法規迭經修改,一直施行至1929年(昭和四年)3月訂立《國寶保存法》(7月1日施行),始廢止《古社寺保存法》。

《古社寺保存法》公布施行以來,總計保護之建築達1,000餘座、國寶3,600餘件。

參見--

(Ⅰ)中文《維基百科》之【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

(Ⅱ)日文《維基百科》之【古社寺保存法】

(Ⅲ)日文《維基百科》之【国宝保存法】

(註七)參見──朱和之:《滄海月明--尋找臺灣歷史幽光》(印刻出版/INK),p168。

(註八)參見──Alex Kerr(馬慈光譯):《犬與鬼:現代日本的墮落》(木馬文化),p186~187。

(註九)參見--(韓)李永石等:《一座城市,一部歷史》(譯林出版社),66~67。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