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台灣要「去中國」化還是去「中國化」?

2020-04-29 06:30

? 人氣

作者指出,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經貿關係已是犬牙交錯,共同利益錯綜複雜,我們無法去「中國化」,大陸也很難去「台灣化」。圖為總統蔡英文。(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作者指出,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經貿關係已是犬牙交錯,共同利益錯綜複雜,我們無法去「中國化」,大陸也很難去「台灣化」。圖為總統蔡英文。(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有史以來影響的範圍與深度最鉅的病毒,目前仍在肆虐中,受此疫情衝擊的世界,未來將變得大不同。誠如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所說:「新冠病毒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病毒對人類健康的攻擊是暫時的,但它所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動盪可能會持續幾代人。生活在台灣的人面對截然不同的未來世界,必須擺脫路徑依賴的既有思維模式,特別是對於生存發展具關鍵性影響美、中、台三角關係,更需審時度勢,採取務實而穩健的對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先前的政策和民意都是親美反中的,在大陸改革開放以後,出現「去中國」化的風潮,從企業到其他領域,多認為要抓住歷史機遇進軍大陸,由此興起波瀾壯闊的去中國大潮。對此風潮推波助瀾的說法,就是許信良先生講的「大膽西進」,雖然李登輝總統力主「戒急用忍」,陳水扁總統也在「積極管理」的政策下試圖踩煞車。但是,由於利益所趨、政治理念或者大中國的歷史性情感,都難以遏止。直到乘著318去「中國化」颶風而起的蔡英文政府,煞車的力道逐步加大,從政治、外交、經濟、文化與教育全方位推進,加上北京的對台政策不得台灣人心,所以去「中國化」儼然已經凌駕「去中國」化的勢頭,成為台灣的主旋律。

在疫情之後,台灣究竟應該加大力度「去中國」化還是去「中國化」?思考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抓住世局發展趨勢,認清美國與中國的戰略對抗短期內必然加劇,長期則在合作與對抗的兩極中擺盪。其次,由於應對疫情的治理能力與時間早晚有別,因此疫後美國削弱、中國趨強的態勢已然形成,美中之間的實力隨而縮小。另外,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撕裂,短期內難以彌合。

中美外交部發言人在推特發文互嗆!(圖/維基百科)
疫情期間,除了總統川普之外,美外交部發言人也在推特發文與中國政府發言人互嗆,中美關係逐漸惡化。(資料照,維基百科)

在這三大趨勢之下,台灣如何善處戰略三角關係頗費思量。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首先必須擯除好惡情感而理性面對,不管我們多麼討厭共產黨,但大陸絕不放棄統一台灣的意志,所以台灣的命運絕對離不開大陸。這是台灣無可逃脫的先決條件。其次必須認清美國支持台灣完全是基於國家利益的戰略考量,對美國而言,台灣的戰略利益是變動不居,目前呈下降趨勢,台灣依賴美國所能獲取的安全保障也是下降的。美中之間現在雖然競爭非常激烈,後疫情時代只會變本加厲,貿易戰也難完全化解,但美中之間最終究要達成協調性共識,在對峙與協調的過程與結果中,台灣都會深受衝擊。美中台戰略三角關係的內涵與影響的關鍵因素取決於三方的實力消長,美中實力差距日漸縮小與中台實力差距疫後只會擴大而不會縮小。台灣長期以來賴以維繫安全的美中台戰略三角,將加速從三角演變為兩極,其對台灣的保護傘作用隨而弱化。

台灣求獨力有未逮,對統心有未甘,對中國大陸和中共政權的負面感受近年持續升高,心中多是情緒性反應,多希望台灣現在的生活方式持續更久,發展有更多機會,並對大陸的未來產生更大的影響。這種普遍心願的達成,保有自主空間與能力是必要條件,但正如兩岸問題專家馬紹章所說,中共對台推進「蟒蛇模式」是現在進行式,積極採取封鎖擠壓的戰略,意圖讓台灣逐步窒息,從外交封鎖、軍機繞台、縮減觀光客赴台、停止學生赴台就讀都是對岸採取對台的窒息手段,在疫情期間對美台結下更大樑子之後,除非蔡英文總統第二個任期大幅改弦更張,否則未來只會變本加厲。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一再宣說「底線思維」,意思是指必須設定不可退讓的底線,凡事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追求最佳的結果。對於兩岸問題,中共的底線思維無非是台灣的「親美反中」路線方興未艾,台灣已成美國用來牽制中國的棋子,構成中國國家安全的一大破口,再不強力遏止後患無窮。美中之間先前進行的是貿易戰、科技戰,以及胎動中的金融戰、南海主導權爭奪、釣魚台爭端與朝鮮半島核彈危機,將因美中疫後戰略對抗加劇而激烈化,但這些問題的危險度、敏感度、困難度,都比不上台灣問題。蔡英文的連任,不只是再也無法寄希望於國民黨及台灣人民反制「台獨勢力」這一個「點」,而且已經確立一條拉不回的「線」,甚且是台灣內部與外國勢力裡應外合的一個「面」,因而遏制台灣的緊迫感更強,所願一個面,所願付出的軍事與經濟代價更高。

習近平到武漢視察。(新華社)
作者指出,對於兩岸問題,中共的底線思維無非是台灣的「親美反中」路線方興未艾,台灣已成美國用來牽制中國的棋子,構成中國國家安全的一大破口。圖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資料照,新華社)

國際與兩岸問題學者蘇起認為,台灣命運已脫出自己可控的範圍,進入兩強角力場域,而台灣一直是中國大陸全國全民的核心利益,但對美國而言,台灣的重要性卻不如日本韓國。而且,美國協防台灣的意願與能力大可懷疑,因為籌碼、工具與願付的代價已然不如以往,美國整體國力雖大於中國,但未能形成對中全盤策略,個別舉措常常忽行忽止,前後反覆。尤其在軍事面,美國軍力雖是全球第一,但因備多力分,而台灣又遠在天邊,關鍵時刻能派上用場的軍力就不一定是中共的對手,而中共飛彈現能快速、精準,能穿透美台防衛,涵蓋關島以西全部海域。

美中衝突的烈火已燒到台灣,北京在新冠肺炎後,面對日益激化的兩岸敵意,顯然已盤據其底線思維,深入推敲。據兩岸問題專家趙春山觀察,潛藏兩岸關係的許多老問題,因受「病毒」影響,已質變為新的問題,並形成「後疫情時期」兩岸執政當局面臨的重大挑戰。值得憂慮的是,兩岸由於在防疫問題的處理上引發兩岸之間高度的民粹對撞,北京數度指責台灣趁機煽風點火,以疫謀毒,另外有人把「反共」和「反中」攪在一起鼓動民粹,更使彼此仇恨與敵意上升,仇中與仇台的敵意快速螺旋上升。

蔡政府去「中國化」路線由來已久,疫情最早爆發的中國大陸因封城與嚴厲的封閉式管理而使生產停擺一段時間,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台灣一些政治人物鼓動廠房遷出中國,使得經濟的去「中國化」的聲浪在美中爆發貿易戰之後再度高漲。矛盾的是,一方面要台商撤離中國,一方面又擔憂ECFA九月到期後會停止,期盼維持不變。由此可見,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經貿關係已是犬牙交錯,共同利益錯綜複雜,我們無法去「中國化」,大陸也很難去「台灣化」。

20191024-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召開「反對108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顏麟宇攝)
作者指出,蔡政府去「中國化」路線由來已久。圖為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召開「反對108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基於安全需求,政黨基於選票考量,在政治上去「中國化」自是無可厚非,但是否有必要推進到如此極端的地步,完全違背平衡原則,以致於激化北京加快速度、加大力道處理台灣問題,確實大有商榷的餘地。而且,是否有必要將政治的去「中國化」進一步延伸但文化上、教育上、經貿上,從而招來對岸更強的敵意,也大有斟酌餘地。特別是經貿關係,基於現實利益考量,實應盡力採取政經分離原則,否則將完全違背自己的利益。

我們必須盤算後疫情時代世局可能的巨大改變,看清全球新秩序正在形構中,更不要忽略大格局下如何通權達變,以期有效確保自己的安全。在三角戰略關係的趨避之道,我們需先確認作為弱的一方,在相對關係上也越來越弱,所依恃的保護主的相對領先態勢也在減弱中,千萬不要以為抱緊美國大腿就一切安然,而需要以高度智慧去看更大格局中自己的位置,大可不必一刀切,全面搞去「中國化」,某些方面反而要進一步「去中國」化。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