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被遺忘的戰役—1940年挪威戰役中的聯合作戰雛形

2020-04-19 07:10

? 人氣

德國重巡洋艦蒲留歇號(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德國重巡洋艦蒲留歇號。(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蒲留歇號受到攻擊後,接手指揮權的呂措號(Lützow)艦長及時將原本要送到奧斯陸的步兵就近送上岸,發動攻勢制服了海岸砲台。同時,由於天候不佳,第一波空降部隊奉命折返基地;已經出發的第二波運輸機與護航戰鬥機也收到返航指示,但這批對飛行技術充滿自信的飛行員拒絕放棄任務。到了奧斯陸上空,濃霧消散天候轉佳,戰鬥機擊退了挪威空軍,但因油料用盡而在防空砲火中直接降落在敵人機場上,並以後座機槍與地面部隊繼續戰鬥,掩護運輸機降落。德國空降部隊迅速佔領了機場,第10航空軍接到消息,立即將更多步兵運來;幾個小時內,已有一整個營的兵力準備攻入奧斯陸城區。挪威首都的攻克,全賴這一小群軍官的主動性,將瀕臨破產的行動逆轉為快速的勝利。奧斯陸之外其他四個登陸地點,也在行動第一天結束時全部攻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軍於挪威戰鬥(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德軍於挪威戰鬥。(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位置最北方的那維克,入侵行動完全未遭任何抵抗,因為當地挪威指揮官是納粹主義支持者。10艘德國驅逐艦將2000名第3山地師的精銳步兵送上岸,卻因為油料耗盡而停泊於峽灣中等待補給。10日,英國海軍驅逐艦隊發動奇襲,攻入峽灣中,擊沈2艘德艦,重創另外5艘。三天後,在戰艦厭戰號(HMS Warspite)帶領下,英國艦隊再度進攻,將峽灣內倖存的德艦全部擊沈,德國海軍所有的驅逐艦一口氣被消滅一半。結果,狄特爾(Eduard Dietl)將軍率領2000名步兵,與從驅逐艦逃生的2100名水兵,孤懸於遙遠的北方,將在海運補給被切斷的艱苦條件下,堅持到戰役最後一刻。

英、法兩國早已計畫入侵挪威,現在德國先發制人控制了挪威南部,盟軍方面也不必再遮遮掩掩。4月14日到17日,英、法兩國的部隊選擇在中部大港特隆赫姆的南、北面登陸,打算先消滅該地的德軍,將挪威一分為二,再清除北面狄特爾的部隊。南面盟軍部隊打算迂迴包圍特隆赫姆,北面盟軍則繞經內陸南下,企圖與挪威軍殘部會合。此時在特隆赫姆德軍的海運補給線已被英國海軍切斷,因此法根霍斯特集結部隊,打算北上救援。德國空軍此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4月下旬不斷出擊,破壞陸上英、法軍的行動,也飛到中部外海攻擊英國海軍艦艇,對盟軍陸上部隊的補給帶來很大的困難。最後,盟軍被迫於5月2日撤出挪威中部。

盟軍也在4月中集結5倍于德軍的部隊,準備一舉奪回那維克。英國海軍希望衝入峽灣,一舉拿下那維克;陸軍指揮官卻堅持在峽灣出口登陸,慢慢打進內陸。這個決定讓狄特爾得以掘壕固守,以延滯戰術爭取時間。來自驅逐艦上的防空砲手被編入防空砲兵,負責操作從驅逐艦上搶救下來的防空火砲。德軍也從挪威軍需倉庫中獲得重要的冬季被服、糧食、與彈藥。雖然那維克於5月29日被盟軍攻佔,但作戰意願的缺乏最終導致撤退的決定。狄特爾再度率領他的部隊勝利入城,德軍的佔領一直到1945年才結束。

德軍的作戰檢討報告中,強調了單一指揮中心的重要性。聯合作戰成功的要素,在於將各軍種的行動統一在一個戰場指揮官之下,不管指揮官來自哪一個軍種。威悉作戰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因此我們只能稱之為聯合作戰的雛形。但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最上級各不隸屬,中下層級的軍官卻多能合作愉快,意志堅定而有主動性,是戰役成功最主要的推動力。

德軍山地師於挪威戰鬥(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德軍山地師於挪威戰鬥。(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作者為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政治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