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被遺忘的戰役—1940年挪威戰役中的聯合作戰雛形

2020-04-19 07:10

? 人氣

相對地,德國海軍在聯合作戰上顯得興趣缺缺。長期擔任海軍總司令(1928-1943年)的雷德爾元帥(Erich Raeder),是傳統的「大艦巨砲主義」者,對空中武力在海戰中的角色一直有所保留。一戰中,德國海軍曾擁有一支頗具規模的航空隊,一度掌握了北海的空權,並擊沈21艘協約國船艦。但是在1930年代,海軍忽略了這個歷史經驗,也中斷了對海空戰術的發展研究,傾全力擴大其水面艦隊。1933年海軍原有的一小支航空隊被空軍接收,當時的原則是:任何在空中飛的都隸屬空軍。空軍將特殊的水上飛機與海軍飛行員編入第10航空師(後升格為航空軍),專責支援海軍作戰,受海軍司令部管制。德國海軍準則重視海上砲戰,飛機僅被用來發現敵艦與進行彈著修正。海軍同樣對海陸兩棲作戰態度冷淡。雖然一戰中海軍成功地在波羅的海地區實施兩棲登陸,這段歷史也被海軍高層遺忘。儘管執行兩棲登陸作戰於1929年被列入海軍的主要任務,但海軍無意為此發展作戰準則,遑論進行演習訓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軍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德軍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入侵挪威的作戰計畫

對德國陸軍與空軍而言,挪威從來不是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國家;此時所有的精力,更是都集中在即將發動的入侵法國行動上。但對海軍而言,由於一戰時被封鎖的慘痛教訓,很早就將佔有挪威港口當成迂迴英國海軍威脅的方案。1939年10月,德國潛艦部隊(U-boats)指揮官鄧尼茨(Karl Dönitz)提交一份備忘錄,指出挪威中部的特隆赫姆(Trondheim)非常適合做為德國潛艦的基地。經過海軍參謀本部一個多月的討論,雷德爾於12月對希特勒提出入侵挪威的建議。海軍從軍事上需求提出的建議,加上希特勒對瑞典鐵礦石進口的安全顧慮,最後由挪威納粹主義者奎斯林(Vidkun Quisling)的到訪請求軍事介入,確定了入侵挪威的決策。

入侵挪威作戰計畫的制訂,從一開始就由海軍大力主導。原先對聯合作戰最不感興趣的軍種,現在卻需要積極尋求友軍協助,著實有些造化弄人的意味。1940年1月27日,希特勒下令由最高統帥部(OKW)組織一個特種參謀小組,制訂代號為威悉作戰(Operation Weserübung)的挪威入侵行動。最高統帥部由作戰廳長華里蒙特(Walter Warlimont)督導,參謀小組實際上的負責人是海軍的柯蘭克(Theodor Krancke),加上空軍的克瑙斯(Robert Knauss),陸軍的提佩爾思科奇(Walter von Tippelskirch)。整個計畫制訂過程中,海軍參謀部提供了絕大部分的支援,而陸空兩軍則忙於規劃入侵法國的計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