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反情報與傳媒亂紀元

2017-04-12 07:10

? 人氣

分佈式系統的三元悖論來自於資料庫研究中的CAP定理:一個分佈式計算系統不可能同時滿足一致(Consistency)-- 所有節點都共享一份最新的相同數據副本;可存取(Availability)-- 每次存取都能得到數據,但不保證該筆數據為最新版;分區容錯(Partition Tolerance)-- 因為時限導致網絡節點之間必需在一致性與可存取性二擇一時所拋棄的任意數量的信息不會影響系統的持續運作。基於分佈式系統的區塊鏈三元悖論則是指:在數據結構、網絡治理與信息容錯這三個層次上,不可能同時滿足「高效率低能耗」「多中心化共識」「資訊安全不可磨滅」三大要求。這是否意味著,若把傳媒的困頓局面看作是系統換代升級的架構設計問題,是否與分佈式系統與區塊鏈的工程開發相仿,必須做出相應的權衡與妥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個設計的抉擇應該由誰來下?公民社會又該如何監督與問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可能的方向,是把傳媒的融資模式與信任基礎透過智能合約轉型成區塊鏈上的開放協定,讓公眾監督與參與協作。如同以太坊(Ethereum)發明人Vitalik Buterin所言,所謂的cryptoeconomics – 基於密碼學與博弈論的多中心化網絡中的誘因機制 – 用戶本身也是基礎建設密不可分的關鍵組成,構建網絡的社會信任啟動成本較低,資訊安全查核容錯度高,遭受單點癱瘓攻擊的機率較低,跨國境,超主權,自由開放等優點,符合一個目標導向的情報機構或新聞傳媒應該有的特徵、也值得成為構建能度過亂紀元的傳媒平台時重要的設計目標。

2017-04-11(互聯網密碼經濟體制的優越性。資料來源:Vitalik Buterin)
互聯網密碼經濟體制的優越性。資料來源:Vitalik Buterin。(圖由作者提供)

但光憑邏輯寫不了歷史。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區塊鏈不能判斷一個人是否胡言亂語,而只能在數理邏輯適用的場景中判別一個人是否前言不對後語。如果人民拒絕理解,選擇不寬容,再先進強大的資訊科技也無法緩解群眾「部落化」的返祖激情,無法溝通妥協的社會有可能身不由己地往極權暴政墮落,而不斷在敵對陣營鬥爭中被試圖改寫形塑的歷史,終將成為一場沒有人能醒來的惡夢。

法國社會學家勒龐(Gustav Le Bon)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書中指出:

「普遍信仰的衰落,為一大堆無歷史也無未來的偶然意見提供了場所⋯⋯群眾的勢力不斷增長,愈來愈沒有制衡力量⋯⋯不存在任何引導意見的力量,再加上普遍信仰的毀滅,其最終結果就是對一切秩序都懷抱著極端歧異的信念,使群眾對於一切不明確觸及他們切身利益的事務,愈來愈不關心。 」

勒龐批判十九世紀歐洲政經亂紀元的喟嘆,如今成為二十一世紀傳媒亂紀元的寫照,不啻為對演化緩慢卻又自命高等的人類最大的警鐘。在科技掛帥、金融資本主義肆虐的世界裡,以無冕王自居的記者,或許遲早連國王的新衣都穿不起,但在那之前,傳媒記者不應該放棄希望。人工智能的進展或許一日千里,但我們仍然需要人類來理解脈絡與選擇行動。面對巨大的危機,人類更應該以清醒的頭腦,發出洪亮的警語,為值得捍衛的價值奮鬥不懈。這是傳媒亂紀元的世道中,堅持有為有守的新聞傳播媒體應有的覺悟與責任。

*作者為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