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馬政府180度轉身 捨專業就民粹?

2014-12-11 11:56

? 人氣

從尚有理想與專業堅持到完全民粹,竟然能如何快速的同樣一批官員身上完成轉變。(資料照片,蘇仲泓攝)

從尚有理想與專業堅持到完全民粹,竟然能如何快速的同樣一批官員身上完成轉變。(資料照片,蘇仲泓攝)

馬政府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似乎越來越沒有膽氣去堅持些許專業;從稅改到電價、再到頂新賣101股權,官員算是快速「回應民意」,但其中的專業卻日益稀薄─甚至消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電今年可望有超過200億元的盈餘,立委們要求台電降電價回饋,從行政院長毛治國到經濟部、台電,都毫不猶疑的答應,台電說至少會拿90億元回饋。但專業的看,以台電的財務體質,這200億元當然該優先拿來改善財務體質。

台電的財務情況有多差?它的累積虧損超過2000億元,接近要破產或重整的邊緣;它的負責已超過1.5兆元,負債比率在90%上下。如果不是一家政府保障的國營企業,一般企業財務體質如此差,大概連銀行都不敢貸款給這家企業。此外,這種回饋及低電價,亦無助於節能減碳、發展再生能源。

不過,被選舉結果嚇破膽的政府已無膽亦無能作專業辯護,經濟部直接雙手一攤向民粹低頭,國際燃料價格下跌產生的盈餘全部回饋。

財政部情況一樣「慘烈」。選前券商一直運作取消證所稅中的「大戶條款」,財政部一直堅持不退讓,但選後就已無堅持的硬氣了。對立委們要把大戶條款的門檻從10億元提高到50億元,因而會被課到稅者從2000人降到200人,財政部長張盛和不再堅持,而是表示「尊重立法院」。

原本規劃年底要推動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也算是棄守了。選後財政部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國民黨立委群起反對,財政部也退了,含蓄的表達可能要「分階段實施」,白話文講就是:不再堅持,不作也罷。

如果從抑制房市投機、建立長期制度而言,財政部規劃案的房產資本利得稅最高稅率45%,算是一帖重藥;但規劃案是對房市獲利採累進分級課稅,稅率從5%到45%,且與綜所稅採分離課稅;持有超過2年,又可按年減徵,最高減徵75%。自用住宅亦有優惠,符合條件者甚至可以免稅。

坦白說,雖是重藥,但受影響者主要是房市投機客,一般購屋單純為自住者幾乎沒影響。而打擊房市投機,不就是政策目的?但財政部顯然已無能亦不願再堅持,寧可棄守專業,向立委、向「民意」低頭─但民意不是要政府打擊房市投機、讓房價降低、縮小貧富差距嗎?到底那一個是真民意?

頂新把手上101股權賣給外資案,同樣是專業消失、民粹抬頭。財經部會首長或直接、或婉轉,幾乎一致表達反對賣給外資,張盛和甚至直接說絕對不能給外資。毛治國說本案要符合法規,這話當然沒錯;但接著又說要「符合人民期待」。這是一句放諸四海都不會錯的「政治語言」,問題是:什麼叫人民期待?如果人民期待頂新把股權送給政府、或原價甚至虧損賣給公股,政府也要作此主張嗎?毛治國還說要經濟部「從嚴審核」,這豈不是讓外界有「暗示經濟部盡力找到理由卡死這個投資案」之聯想?這些顯然對台灣的法治不是件好事。

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過去都以理想、專業標榜;但這個團隊在與社會的溝通及執行能力上欠缺,終而落得「執政失敗」之譏。但選後,同樣的執政團隊一轉身,竟能全然棄守專業、回應民粹,卻又不得不讓人感嘆原來專業與民粹之間,竟只是一念轉變、方寸之間而已─更讓人訝異的是這個轉變完成於同樣一批官員手上。這種轉變或許在政治上無誤,但對台灣而言,究竟是福?是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