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告別美麗島,迎接首投族─寫於美麗島事件35周年

2014-12-10 12:04
新世代拋棄藍綠之爭,正是對美麗島最好的繼承與修正。(葉信菉攝)
新世代拋棄藍綠之爭,正是對美麗島最好的繼承與修正。(葉信菉攝)

12月10日既是世界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的紀念日。今年是「美麗島事件」35周年,早就打算為之寫點東西,日前又恰逢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出爐,我自然而然將二者聯繫在了一起。

只是,這種聯繫並不是順理成章的因果關係或傳承關係。如果沒有「美麗島」,就不會有臺灣的今天。但「美麗島」並沒有按照既定方向前行,反而一度背離,當年的一些參與者甚至將坐牢當成政治資本,極速墮落。藍綠之爭消解了太多種可能性,也製造了更多分歧,直到新世代的崛起,為臺灣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在今天說一句:臺灣已經到了告別「美麗島」的時候,它的政治意義已在這35年間用盡,臺灣將迎接新世代。

前幾天與一位並不老的前輩吃飯,我們聊到80後和90後,也聊到臺灣。他對年輕一代的看法,並無某些老一輩喜歡掛在嘴邊的「缺乏責任感」、「自私」等妖魔化評價,而是認為一代更比一代強。他以公德為例,坦言是讀中學的女兒改變了自己有時亂丟垃圾的壞習慣。談及臺灣問題時,我亦提到年輕一代,認為他們影響了選舉結果。

在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遭遇了重大失利,先前的「北藍南綠」格局被打破,有人稱之為「國民黨不僅沒能守住南北分界的濁水溪,甚至丟掉了藍營的大本營淡水河」。

這當中的因素很多,如馬英九政績不佳,國民黨內訌不休等,年輕一代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他們被稱為「首投族」,即達到法定投票年齡,第一次參與投票的年輕人。

日前讀到的一篇分析文章稱,「首投族」與臺灣老一輩的成長經歷大異。不管是外省人還是臺灣人,臺灣老一輩都曾經歷過困窘時光。在那個威權統治的年代裡,意識形態曾經高於一切,經濟尚未起飛。「首投族」則不然,他們在臺灣經濟騰飛時出生、成長,經歷了臺灣的民主化大潮。

這一點其實與大陸的代際差異有相似之處。如今的大陸老一輩,在政治運動中成長,屬於被耽誤的一代,本該讀書的時候卻或主動或被迫地沉溺於運動,思想和成長都遭受戕害。與此同時,他們有一些無法逾越的瓶頸,比如很難分清公域和私域的關係,缺乏公德,對個人選擇缺少尊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和動輒上綱上線的大字報心態深入骨髓而不自知;自己對這個社會缺乏責任感,對各種社會亂象「容忍度」極高,甚至參與其中,卻喜歡批評年輕人自私;同時因為經歷過饑餓和恐懼,過於世故功利。

此前看到一個段子,當然不是如今老一輩的「專利」,但在他們身上體現甚為明顯——「信仰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原則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對於中國人來說,不能當飯吃的都不重要。我們信奉豬的生活原則,往往得到了豬的命運」。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常常聽到這類話語:「看這些閒書幹什麼,好好去學習」,「別搞這些沒用的,考不上大學一輩子就完了」,「工作穩定最重要,別想三想四」,「快三十了還不結婚,誰誰家孩子都老大了」……這些生活細節本身就是「豬的生活原則」的體現。小事尚且如此,大事更不必說。

代際差異原本是人類社會的普遍存在,在海峽兩岸更是因為歷史因素而顯得差異巨大。你不能指望經歷過威權時代的臺灣人和如今的臺灣年輕人思維相同,也不能期待經歷過歷次政治運動的大陸老一輩,與在改開中成長的大陸年輕人抹平意識上的鴻溝。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王金平案撤上訴?吳敦義:交新任黨主席處理
環團籲毛揆:勿用能源會議護航核電廠延役
空軍稱新型高級教練機 一定在台組裝生產
柯P今面談勞動局長 遴選過程遭質疑黑箱作業
要馬辭總統 李登輝:不要面子就用較強的方式
中國反腐指標案 劉鐵男遭判無期徒刑
陳為廷選立委 李登輝表態支持
CIA酷刑凌虐囚犯 連自己人都崩潰
國防部常次高天忠:曾私下向日探詢採購潛艦
陳德銘:貨貿還能簽嗎?再來一個月亮花就沒意思了
基層勸進選黨主席?王金平:我要他們打消念頭
冬季泡湯新去處 彰化美人湯正夯
聯合船舶中心:國外評估中心有能力設計潛艦
財經動態》中A股黑色星期二 美股不受影響
港務發展邁向國際,擁抱多元創新經營
參議院酷刑報告出爐 重創美國中央情報局
《12月10日台灣媒體頭條》
國民黨戰國無雙 吳王檯面下無聲廝殺
夏珍專欄:眼睛只能亮一晚 果然詐騙集團?
書摘選讀(上):我們有時候就是會不把人當人
熱點評論:莫讓保外就醫變成法外開恩
陳為廷突宣布參選立委 民進黨內震撼
李登輝疾呼人民站出來 要求馬英九辭總統
陳為廷宣布 無黨參選苗栗立委
鄭文燦搶人 新竹市副市長游建華轉任桃園市秘書長
保外就醫遭駁回 陳水扁提抗告
陳為廷參選有望?綠中執會明討論立委補選辦法
強打經濟牌 陳德銘此行說明亞太自貿區政策
九合一選後訪台 陳德銘重申九二共識
痛失彰銀經營權 台新金控告財政部求償百億
國民黨敗選報告 歸咎中央執政包袱
香港金鐘佔領區 最快11日清場
耗資400億 世界最大望遠鏡動工
化解基北免試爭議 教育部次長拜訪柯P
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女性薪資仍遭性別歧視
扁保外就醫 綠:馬缺的是尊重人權的決心
夏日高溫機率增 熱浪恐成新常態
癮君子注意 吸菸過量易喪失Y染色體
黃敏惠:黨籍案撤銷上訴 多數黨員心聲
陳惠敏:所有香港幫會都不敢跟國家對抗
撤銷王金平黨籍上訴案 吳敦義:明中常會不處理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柯P重申讓扁回家療養
中美交鋒「孔家店」 孔子學院在美遭調查
「保證罷免」蔡正元 割闌尾7天再拚7千連署
威廉王子會歐巴馬 推動野生動物保育
扁保外就醫 陳致中:儘快再向法務部聲請
柯文哲會黃昆輝:12年國教應考量民意
中科院公開雄二E巡弋飛彈「鯤鵬」引擎成果 
RCA工傷案 受害人邀毛揆法庭旁聽
桃園副市長 敲定開南大學副校長黃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