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連雅堂與青山青史

2014-11-21 05:35

? 人氣

1931年4月,連氏寫給張繼請求照顧連震東的信,讀來讓人動容不已,林著亦曾引之。信中有此一段:「且弟僅此子,雅不欲其永居異域,長為化外之人,是以托諸左右。昔子胥在吳,寄子齊國;魯連蹈海,義不帝秦;況以軒黃之華胄,而為他族之賤奴,泣血椎心,其何能恕?所幸國光遠被,惠及海隅,棄地遺民亦沾雨露,則此有生之年,猶有復旦之日也。鐘山在望,淮水長流,敢布寸衷,伏惟亮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把這封信和之前的頌德詩放在一起,很難相信其居然出自一人之手。當年6月,連震東到寧,在吳鐵城處謁見張繼,張看了此信,表示「真契沉痛,大義凜然,深為感動,歷久難釋」。此後連震東寸步不離張繼,張赴西安任西京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之時,即攜連震東前往。此即連戰生於西安之因。

連氏離台前夕,已經與台籍士人毫無過往相從之舉。給其子震東之家書中說,「吾不欲汝為台灣人」,「切不可與此間(葭案:指台灣)朋友通訊。」他還曾告知長女不可返回台灣。連震東在大陸,亦以連氏哲嗣身份頗受優待。震東晚年接受《青年戰士報》訪問時也曾承認此點。他說,「沒有先父當年的苦心安排,就沒有今天的我。」

連氏周旋於日人與國民黨之間,其言行,日人及國民黨人均只見其一面。

英雄的誕生

連氏1936年病故於上海。其骨灰十年後由其孫連戰奉迎回台。此後,連氏逐漸進入意識形態的正統話語之中,其形象一再被拔高,直至成為「民族詩人」、「抗日詩人」、「愛國史家」,「台灣知識分子第一人」等,頗有捨我其誰之態。此形象之變化,皆系國府遷台之政治需要。

國府播遷到台之後,追隨國府到台的復旦大學原歷史系主任、天主教神父方豪,首先注意到連氏。他曾寫數篇文章介紹連氏之思想文章。方第一篇文章便是《連雅堂先生之民族思想》。後來,方豪將連氏之事,告知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改造委員會秘書長張其昀

張對連氏亦有所聞。1949年12月,張在台灣文化協進會演講,表揚連氏說,「闡揚華族的民性,表彰春秋的大義,他實在是中國近百年史學界罕見的偉人。」此年3月1日,蔣中正復行視事,張獲任中宣部長,建議褒獎連氏。故連氏是台灣第一個獲得總統褒獎令的人。3月25日總統令下,全文照引如下:

台灣故儒連橫,操行堅貞,器識沉遠。值清廷甲午一役棄台之後,眷懷故國,周遊京邑;發憤著述。以畢生精力勒成台灣通史,文直事核,無愧三長,筆削之際,憂國愛類。情見乎辭,洵足以振起人心、裨益世道,為今日光復舊疆、中興國族之先河。追念前勳,倍增嘉仰;應予明令褒揚,用示篤念先賢、表彰正學之至意。此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