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嚴選:連雅堂與青山青史

2014-11-21 05:35

? 人氣

連氏的通史終於馬關條約。對清廷割地的評價,至今在台灣學界仍有不同聲音。尤其是,此後短暫成立的「台灣民主國」,是一些傾向台獨的學者研究之重點,以此來證明台灣與大陸聯繫是如何脆弱,並建立一種論述體系。不過,當時的「台灣民主國」曾給清廷電報說「台灣士民,義不服倭,願為島國,永戴聖清」,「事平之後,當再請命中國,作何辦理。」所以連橫對於這一段歷史,很有些無法下筆之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台南新報》工作時,連氏開始學習日文。這恐怕是不得不為之的舉動。蓋因該報系日人投資,又以日文出版。不過此時已經能夠看出他在國難之際的心情。他在《馬江夜泛》中寫道:橫槊蒼涼夜,艱危擊楫秋。他經常以祖逖、稼軒相擬,頗有壯志未酬之心態。他在《鷺江報》寫的《惜別吟詩集序》中說,「欲求國國之平等,先求君民之平等」,已初步反映出其反滿之一面。

不過,至今未有連氏直接參與革命黨活動的記載。林著也是以猜測的口吻,試圖把連氏與革命黨聯繫起來。林著說,「1900年國父到台北,「以一個報人的身份,定必消息靈通。他或許往來南北,與孫中山先生會面也未可知。」作為一部傳記,以「想當然耳「的手法描述這樣一件攸關大局的事件,顯然是不大合適的。

1905年,連氏赴福建創辦《福建日日新聞》,鼓吹排滿革命。按照連震東和林著的說法,同盟會派李竹痴(有的材料作林竹痴)到廈門,商議改該報為同盟會機關報。不過,當時同盟會的刊物已經有《中國日報》與《民報》,一在香港,一在日本,且當時同盟會在廈門尚無分部,以廈門的一張報紙做機關報,可信度不高。此外,連震東稱,後來清廷向日人抗議,此報由是被封。

台灣作家陳柔縉引用連橫朋友林申生的說法稱:該報關門的原因是,「緣該報社之組織不健全,非清吏向日人抗議之結果;日人特聽其自生自滅耳。」另一位和連橫親近的門生張振梁也有不同說法,認為連橫創辦該報的原因「乃其時台局粗定,日人招徠台人故。」

至於林著中說的清廷要暗殺連橫,更是無可考證之事。連橫在報館關閉後回台,仍入《台南新報》。此後一邊寫書,一邊縱情詩酒,成立詩社,酬唱往來等。台灣詩人林馨蘭在《讀詩界革新議及後等書》中評價連氏的詩,「雅堂過於縱。」亦可見其性格為何。

1908年,連氏曾赴神戶一遊。林著稱,「他此度赴日,或者竟是借遊覽之表面行為,實則去參加在日本的革命計畫也未可知,因為神戶乃是當時海外革命志士的一個據點,國父每次到日本,也都在神戶與當地華僑志士聯絡商議的。」在讀林著之時,我一直對作者試圖把連氏和孫中山聯繫起來的描述,抱有甚多疑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