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甫觀點:「青年投票」真的能「翻轉政治」?

2014-11-04 11:56

? 人氣

公民組合發起青年返鄉投票行動。(取自公民組合臉書)

公民組合發起青年返鄉投票行動。(取自公民組合臉書)

日前(10/31)由公民組合青年志工團與6、7所大學學生會與社團,發起「青年投票,翻轉政治:自己的未來自己投、自己的家鄉自己救」行動,除了鼓勵青年投票外,更以實際的行動在募資平台(flyingV)展開「青年返鄉投票專車」的公民募資計劃,降低外地工作與讀書青年返鄉投票的金錢成本。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青年選票有520萬張,卻也是投票率最低的一個族群。公民組合希望透過「青年返鄉投票專車」公民募款行動,凸顯台灣選舉制度缺乏「不在籍投票」,阻礙了最高比率在外地工作與讀書的青年世代行使公民權。

表面上,是要對薪資最被剝削的年輕世代中的青貧階級,可能因為返鄉,花上半個月的伙食費,進行募款以降低行使投票權上的階級落差。但諷刺的是,這項訴求與募款計畫,與他們所批判的政治資源豐富的政黨組織,可以公開與財團利益掛鉤,透過機票的補貼甚至免費提供,爭取擁有經濟資源的鮭魚返鄉投票,又有何差別呢?

完全贊同公民組合的政治訴求,提高青年投票意識,凸顯不合理的選舉制度,但是募集22條路線或更多的民主專車,又如何能翻轉政治?也完全認同「改變」最重要的第一步即是行動參與,但是選制並未修訂下,與6、7所大學的學生會與社團合作,這種創意行動真的能夠尋求新的出路?這對於一個新政黨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的開始。反而是一種時空錯置、低廉且不見成效的選舉語言。

在國際選舉觀察經驗中,大致將選舉區分為選舉期間、選舉後期、選舉前期三個階段,其中包含十一項工作任務,這些工作項目像是「選舉循環」(Electoral Cycle)般地進行。台灣社會大眾只關心選舉期間,監督投票日的準備工作與投票所環境,以及投票日收集投票結果與處理各項選舉紛爭。

在選舉激情過後,對於有爭議的選舉法令需要冗長的修法程序,以及到下次選舉前,所應推動公民意識與選民教育,卻少有公民社會團體願意持續監督與推動,更何況目前的選罷法,在某些程度上,對國、民兩大政黨都占盡便宜,要中選會或在野黨良心發現,主動修法,簡直是天方夜譚。於是,選舉過程中所衍發的選舉制度與法令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一而再地重演。

公民組合訴求年滿20歲、手中已經被賦予選票的年輕人,克服困難,珍惜得來不易的公民權,以選票逐步改變自己的家鄉,以行動奪回自己的未來!但是,千辛萬苦、集資搭車回到家鄉後,看來看去還是老面孔、或仍是由地方派系把持、或根本不認識的候選人,又沒有看到公民組合推薦、或值得選的候選人時,究竟年輕人返鄉回去投票,又有何意義?

創意行動真的能夠尋求新的出路?還是只是一場時空錯置的政治噱頭?若真正想要落實年輕人「自己的未來自己投、自己的家鄉自己救」以及解決年輕人低投票率的問題,等選舉完,請與公民社運團體一起來監督國會修改選舉罷免法,降低投票年紀門檻、增加通訊投票或不在籍投票等選舉方式,讓台灣的選舉制度一起翻轉吧!

*作者為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