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專欄:在香港,「恐共」這門生意……

2014-08-05 05:44

? 人氣

香港主場新聞熄燈,卻留下「我恐懼」的懸念。(取自香港本土新聞網)

香港主場新聞熄燈,卻留下「我恐懼」的懸念。(取自香港本土新聞網)

暑期的香港天氣炎熱,傳媒更熱。過去半月,除了國際上在一周內有三起空難事件外,香港本地的政治新聞也因為政改爭論和立法會兩派之爭而持續,繼跟美國政界關係密切的反共傳媒大亨黎智英被揭發,過去兩年秘密向泛民各政黨、政團乃至包括多名立法會議員、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在內的反對派人士合共捐款四千萬港元四天後,另一個由他間接資助的網上媒體「主場新聞」也結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主場」主要持牌人、香港財經界才子蔡東豪在無任何跡象下,於7月26日突然在其網站貼上以《給關心主場新聞的人》為題的「告別書」,宣佈「主場新聞今天要結束了」。而且即時關掉網站,所有文章皆「被消失」。

本來,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各種名目的新聞網站或意見網站何其多,不過,《主場》到底是一個影響力不小的網站,因為它的四位創辦人是知名媒體人,包括著名文化評論家梁文道、傳媒人兼前中央政策組顧問劉細良、財經界才子兼主要持有人蔡東豪以及熟悉網站運作的宋漢生

四位創辦人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都是黎智英旗下刊物的專欄作者或前員工,也是典型的香港醒目仔,他們有理想,希望模仿美國成功的新聞網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做一份具香港特色的網站。

由於幾位創辦人的知名度和熟悉媒體操作,一開始就抓住香港人渴望普選、害怕中央干預等心理,時值新上任的香港特首梁振英的認受性和個人在家居潛建上嚴重疏忽等問題,網站報道(內容主要來自《蘋果日報》)和評論即以敢於批梁的形象出現,對特首梁振英乃至本届政府官員極盡揶揄而出位,也因此被梁振英支持者網站「港人講地」諷刺為「煮梁主場」。

本來,在言論高度自由的香港,反共既是立場,也是生意,而且,這門生意的風險不高,《蘋果日報》在過去十多年的成功就是例子。「主場」的反共色彩不算濃,但批梁振英的味道卻很重,而梁又被妖魔化為地下黨員,所以,「主場」立場鮮明的形象很快得到一班反梁分子和恐共人士的和應,繼而擴大到反政府的支持者、反內地人的本土派,乃至激進的青少年,如中學生政治組識學民思潮等,當然還有一批慕名而訪的媒體文化人。

因為「主場」雖以政治新聞和政治觀點掛帥,但還闢有文化評論和藝術生活等軟性欄目,而且開設有博客群,給苦無機會發表政見或表達觀點的年輕作者一個平台,而它的臉書網頁瀏覽量高,據說停刊前一個月的數據是,平均每日「獨立瀏覽人次」有30萬人。

然而,創辦人的媒體背景和鮮明的政治立場雖是其特色,令並吸引到一群讀者,但偏頗的報道取向和評論觀點卻局限了它的發展,終究只是「小圈子媒體」而欠缺大氣,自然難以得到廣告商的垂青,虧蝕難免。

根據《明報》報道,「主場」的創辦和運營資金主要來自蔡東豪承包《蘋果》財經版之《金融中心》合作計劃,該版最初周一至周五,黎智英豪擲數十萬(有說50萬)作為每月稿費,但今年初,《蘋果》削減開支,將該版由五天縮至一天,以致投放於「主場」的資金大減,財困被提上議程。

蔡東豪在「告別留言」中雖然承認是「我誤判」(市場)──讀者人數和廣告收益不成正比,並表達了對員工和讀者的「我愧疚」,卻抛下一個重重的「我恐懼」懸念──說今日香港已不是一個正常社會,甚麼「當前政治鬥爭氣氛令人極度不安,多位民主派人士,被跟蹤、被抹黑、被翻舊賬,一股白色恐怖氛圍在社會瀰漫,我亦感覺到這種壓力……」行文中更暗示自己回內地做生意提心吊膽,家人終日為其擔心等等。

結果,一如身邊朋友所料,一個經營不善的網站結業成為打壓新聞自由的政治受害者,而其資助者媒體隨即呼應,在翌日的《蘋果日報》頭條新聞用上「白色恐怖彌漫……」,其支持者瞬即設立以「主場新聞」商標為版頭的臉書網站「主場博客」。與此同時,坊門傳出蔡東豪將接替剛退休的董橋,出任該報社長,甚至有說法是重新整頓,再跟國際媒體合作,以另一個種更強勢的面貌出現……

姑且勿論傳言是否屬實,但蔡東豪的「恐懼」不但即時製造了恐怖效果而令人同情,也成功地把自己及其同道者塑造成捍衛新聞自由、為香港做點事的正義化身,以致本來是公司關閉受害者的員工還反過來同情「老闆」,彷彿一起同仇敵愾。

作為新聞界同行,任何一個媒體無論甚麼原因關閉,都會感到婉惜,問題是,「主場」從最初登場到後來下場,都有很濃的政治色彩,在一個自由、開放的資本主義社會,以甚麼政治立場去辦媒體悉隨尊便,媒體能否在市場立足,最終也取決於其市場定位。

很明顯,《主場》雖然贏得了點擊率,但是否贏得了真正的讀者呢?讀者是否願意付費訂閱之呢?才兩年時間,不足以論成敗。可惜,持牌人一方面承認這是一門生意,但兩年未達收支平衡,自認看不到營利前景;另一方便又強調自己「想為香港做點事」,卻不去想辦法改善經營情況或模式,而只是抛出個「恐怖炸彈」──這並非一個真正有理念的傳媒人或企管人所為,除非你做的是反共/恐共生意。

*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