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冠肺炎」覆蓋「武漢肺炎」,笑「皇恩浩蕩」下的歧視症

2020-02-20 06:00

?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日前宣布在中國和世界多地造成疫情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已經正式被官方命名為「COVID-19」。(資料照,AP)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日前宣布在中國和世界多地造成疫情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已經正式被官方命名為「COVID-19」。(資料照,AP)

關於「武漢肺炎」這名稱的歧視性,我不知道在台灣開第一槍的是不是黃安,只知道黃安的說法很快被集中「槍決」,除了陳時中反嗆「那叫”中國肺炎”不是更糟糕?」之外,網路輿論不難搜到幫「武漢肺炎」壯聲勢的若干說法,好像不稱「武漢肺炎」就是「賣國」似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確實在WHO正式公佈疾名「新冠肺炎」(COVID-19)前,台媒多暫時以俗稱下標,算是情有可原,但正名之後,還在用俗稱「逞快」的,基本上就是「反中大於一切」,政治立場極端的媒體。

事實上,放眼世界,即便是媒體界的「反中聖殿」如「紐約時報」,「BBC」,「德國之聲」,「華爾街日報」,甚至美國官方喉舌「美國之音」,都在WHO正名後改稱「新冠肺炎」,稱「新冠病毒疫情」。至此,世界各角落也只有極端反中的媒體才沿用「武漢肺炎」,如韓國的「朝鮮日報」。

另外就是台灣的「中央通訊社」以及若干「反中成痴」的綠媒,也繼續沿用歧視性名稱。

關於聲援歧視性名稱的輿論,論點的基本模式有二,其一,成例型,將一些歷史上以地名,種族命名的「老疾」羅列,以證「武漢肺炎」的正當性。其二,顧左右而言他型,將污名化中國政治史與古代意識型態的手段,以及抨擊當代中共政治的說辭搬出來,證明「這個政權沒資格反歧視」。

以上兩種模式都是老梗,不脫「反中教條」的基本邏輯,也趁蔡英文選舉大勝,抓緊時間大放厥詞。論點不值細考,更不值一駁,只需要端出大眾皆知的國際性主流媒體之下標選擇,即可判斷「新冠肺炎」覆蓋了「武漢肺炎」。

還在沿用「武漢肺炎」的媒體,盡量Local一點沒關係,反正不愁沒市場,有沒有基本格調並非重點。至於還稍有點品味的讀者,大可藉此判斷一家媒體的格局與心態,本文,則不過是留下一點歷史註腳,為「新冠肺炎」的「勝利」留個紀錄。

黃安的批評並沒有錯,但罵街的工具選擇使用「民族敗類」,那真是幫了倒忙,但此人一向幫倒忙,也算「疑似反串,始終如一」。倒是黃時中抖機靈地回嗆,讓民進黨所粉飾的「價值進步」完全破功,突顯了其真實黨性的粗鄙,在一片「皇恩浩蕩」的風向裡,也有反串嫌疑。

20200214-黃安微博貼文。(截取自黃安微博)
黃安微博貼文。(截取自黃安微博)

當我們談「普世價值」,我們在談什麼?不是在宣揚超越種族,性別,階級,宗教,政治意識型態的文明價值嗎?拋開那些與政治體制選擇有關,容有爭議的價值不談,「反歧視」正是一種不能帶有指向性,不能秤斤論兩討價還價的普世價值。

誠然我們不能否認歧視的標準也有其不確定性,與無可避免的當代性,但如今針對「疾病」的歧視標準,爭議算是很小的,因為不以人名,地名,國名,種族,特定社會群體命名疾病,不是很難做到的事,也是彰顯人性本善最起碼的標準。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