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物語:讓我們拒絕思考的 從來不是新聞

2014-06-09 05:11

? 人氣

比方說,當我們一再強調擴大國際視野的重要性的同時,「搶救美國大兵,華府釋囚換俘」還是不可能成為台灣任何一家報紙新聞的頭條;台灣發生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可能登上國際媒體,甚至與美國校園殺人狂相提並論,但都不影響我們注意到一則報導:「研究顯示,愛狗族規矩,愛貓族聰明」,而這則「具有科學根據」的報導,似乎不太在乎規矩與聰明未必相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聞,反應現實,儘管透過「篩選」後呈現的真實可能只是部份,甚至因為只反應部份而造成放大效果,但是,世界並不會百分之百依循新聞報導運轉,那些笑話裡「沒報導就沒發生」的事,該發生還是會發生。

而福婁拜或狄波頓所憂慮人們把思考交付給別人這件事,與其怪責新聞舖天蓋地的供養讓們失去或怠於思考,不妨更深刻地反省:做為擁有思考能力而有異於動物的「萬物之靈」,人,是否本來就存在憊懶的天性?包括學習的憊懶、運動的憊懶、乃至思考的憊懶?

從三月到五月終,台灣經歷不平靜的三個月,從運動到命案,從命案到弊案,案案都大,就社會來說,可謂雜音四起,浮動不安;就媒體而言,則是昏天黑地,沒歇口氣的拚命黃金期。新聞爆量的結果,必然牽動福婁拜或狄波頓的焦慮:新聞週期的步調毫不停歇,不論昨天的新聞多麼重大─社會運動讓政治領袖遭到嚴重羞辱、心懷忿懣的人狂砍無辜民眾、貪官收賄把巨額現金搬進家門…,太陽依舊重新升起,而一切混亂從頭再來。太陽底下永遠不怕沒有新鮮事。

狄波頓給了一個具體建議:我們應該體認新聞是內省的一大敵人…,我們應該偶爾捨棄新聞,轉向關注那些比較不懂得表達自我的物種─飛鳥貓或幼兒,這些生物對人們煞有介事的煽情鬧劇毫無興趣,這樣的態度正值得我們學習,正可平衡焦慮和自我中心。

很長一段話歸結只有七個字:遠離新聞以自省。回到我對狄波頓立論的保留:影響人們不思考的,從來不是新聞,而是自己。如何把人們注意力拉回到「自心」而非外物?這當然是人性問題、智力問題、哲學問題…,當「愚蠢成群結隊而來」的時候,只能反覆自省並提醒:小心謹慎別傻傻地站在愚蠢的那一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