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龍應台誤解了公民社會

2014-05-19 06:12

? 人氣

文化部長龍應台接受媒體訪問對318學運憂心忡忡。(資料照,余志偉攝)

文化部長龍應台接受媒體訪問對318學運憂心忡忡。(資料照,余志偉攝)

龍應台接受媒體專訪,指人民仍以威權時代心態看現在民選政府,「一味反抗」。她認為,若318學運及核四封存種種問題都靠街頭解決,「那是一個可怕的未來」。對於越南排華暴動,民間把箭頭指向政府,而非檢討越南,她認為這種永遠批評政府、不信任政府的社會氛圍,「不是政府的危機,而是台灣根本的危機」。很顯然,龍應台認為人民已站在政府對立面,「政府」與「民間」呈現二元對立,而其責任不在政府,是民間「心底未徹底解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龍應台的憂心和批評都是一種慣性思維。如同大多數藍營支持者仍把318學運及核四禁食視為「藍綠對立」,她的「民間與政府對立」也是站在統治者立場講話,不承認或根本不了解這不是藍綠對立,而是公民運動,是公民覺醒、公民社會成熟必經的歷程或陣痛。她的誤解,讓人想到法國大革命一段著名對話,路易十六問近臣:「這是一埸叛亂嗎?」對方答:「不,陛下,這是一場革命。」革命與叛亂之不同,猶如公民運動與群眾運動之不同!


公民運動的原因恰恰不在「民間心底未徹底解嚴」,而是政府高層還停留在威權心態(與龍應台批評的剛好相反),用黨國思維及黨國方式處理事情,黑箱、獨斷、目無人民。必須到政府認清黨國體制(以黨領政)及黨國思維(黨主席說了算、黨紀高於法律)已不適於公民社會,而是臣民社會(威權時代及戒嚴時代)遺習,承認公民運動不是「一味反抗」,而是「收回公民應有的決策權」(對政府的內政決策及外交表現忍無可忍,對政府領導人的一意孤行及「私爾忘公」不再姑息),以直接民主(無法公投,只好訴諸街頭)彌補台灣代議民主的重大缺失,公民與政府的對抗才會結束,「主權在民」真諦才會落實,「換了屁股就換了腦袋」(一當官就忘了自己過去的理想及初衷)的可悲故事也才不會一再重演。


公民社會與政府的關係就是政治學上「社會」與「國家」的關係。而該二元結構的奠基者正是洛克,他把國家視為社會為達成某些目的而形成的契約結果,其中社會具有獨立於國家的生命及身分,國家的生命及權力則是社會所賦予,國家的存在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維護人的生命、財產等天賦權利。因此,一切政府就其權力而言,皆受制於社會,是「社會高於國家」。


洛克以上理論,適足以破解龍應台「國家高於社會」的迷思;尤其若以為「政府是人民一票一票選出,人民就該服從政府」,那更是一種加上選票偽裝的變相國家主義。不要忘了,希特勒也是選票選出來的!而黑格爾和洛克唱反調的另一套「國家高於社會」理論,也早已因無限誇大國家功能及神聖性而破產、而為德國帶來國家冒險主義大災難。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徳國挑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