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精選:加冕和去魅──由香港春拍談起

2014-04-20 05:44

? 人氣

這不僅說明大陸的藝術市場在崛起,更說明大陸霸氣的金錢正在將藝術市場商品化,這和整個中國社會環境裡,商品經濟成為絕對主流有關。一切都可以買賣,這種商品經濟價值觀正在控制越來越多的領域,包括藝術品。在藝術市場把藏品變為商品的過程中,老派收藏家做出的抵抗往往非常微弱而無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藝術品商品化帶來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藝術市場的炒作。炒作的正常版本應該是運作。任何藝術品想要賣出去都需要運作,如同任何日常消費品要想佔領市場必須要做一定程度的推廣一樣,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事情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中已經不復存在。正常的藝術市場運作會基於藝術家水準和作品品質進行合理的推廣,而炒作則拋開了作品,單獨用錢和噱頭作為推手,用不斷漲價來激發人性中的貪婪,從而促使圍觀者攜帶資金進場,成為擊鼓傳花的下一個接棒者。兩者的區別在於,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作品的入場者中,有真實藏家,藏家帶來的是消費性需求,即購買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再出售。因此永遠會有下一個接棒者。而那些不具有藝術水準的作品,砸在最後一個接棒者頭上時,就出現了龐氏騙局的悲慘結尾。

但人們也無需太過擔心。這樣的悲慘結尾出現幾次後,就會成為市場經濟自我調節的手段。市場是逐利的,如果參與一種炒作行為能夠導致巨大的資金風險,相信持幣進場的人會更加謹慎,因為誰也不知道最後一棒會落在誰頭上。近年來的藝術市場,一些價格和價值不符合的藝術品,不論如何炒作,也無法形成真正規模化的市場交易行為。這應該是藝術市場經濟自我調節的作用顯現。

藝術拍賣,在三十年前,因為藝術而加冕,成為一種高大上的藏家溫情聚會,而在三十年後,卻因商品經濟而去魅,顯露出其本質:藝術商品的競價購買。其中暗流洶湧,但市場總歸會進行水體自淨。

*作者為自由作家,藝術從業者。(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http://goo.gl/Mpv5k2,責任編輯代金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