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士淳觀點:進擊的美國檢察官-犯罪策略組的誕生與挑戰

2017-03-01 07:00

? 人氣

第三,筆者認為移植「美國經驗」所面臨最複雜的問題,在於移植者有意識地忽略美國法制現實運作情形。筆者以犯罪策略組作為比方;目前該組所遭遇的最大內部挑戰,在於一種「偽知識騙局」,許多檢察官仍認為,只要堆砌統計數字,取得「大」數據,就能推動政策改革。然而這些數據取得後,如何清理、如何轉介成為代碼、以及如何分析,需要的都是一系列的人為判斷,而每一個過程,都可能出錯。犯罪策略組所發佈的每一份報告,都是打著「大數據」、「科學分析」的旗幟,所提出的每一項政策建議,看似說服力十足;然而,許多時候支持這些報告的,可能只是粗糙又經不起檢驗的模型,當這些資訊被錯誤利用,便可能引發誤導民眾認知的嚴重後果。當全美各地檢察官辦公室陸續興起「大數據革命」或「以情資為導向的檢察作為」(Intelligence-led Prosecution),很少人進一步問,究竟這些研究報告能否經得起嚴格檢驗。同樣的,當法律制度改革者口中的「美國經驗」,脫離現實情況,或這些「美國經驗」源自於片段甚至不實的訊息,在「專家」、「權威」、或是「名嘴」等華麗包裝的加持下,就有可能被不當運用,將法制改革導向錯誤方向。所謂的移植「美國經驗」,充其量很可能只是某些人心中虛幻的美國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示。
圖示: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所設置的犯罪策略組,該組社區檢察官運用社交網絡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尋找犯罪高風險群體。圖示圓點(代表個體)與中心之相對以及大小,反應個體於群體中的重要性。檢察官可根據不同度量標準,決定個體重要性(例如:計算個體於網絡中的聯繫數量、或個體是否居於「中介者」聯繫不同犯罪集團等標準),並鎖定潛在犯罪高風險者。本圖示為筆者使用虛擬之樣本所繪製。

*作者為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檢察官助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