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洞悉年金財務改善的正義 平等 民主 訴求的真象

2017-02-22 06:30

? 人氣

國防部前民眾抗議年金改革,國防部資源規畫司司長陳正棋接受陳情書,但群眾不接受,持續抗爭。(蘇仲泓攝)

國防部前民眾抗議年金改革,國防部資源規畫司司長陳正棋接受陳情書,但群眾不接受,持續抗爭。(蘇仲泓攝)

執政黨個別政策被質疑,政策之間,也顯示相互矛盾與掣肘。君不見,一例一休造成物價上漲幅度,大於及抵銷薪資調增的強度,致政府改善勞動條件的美意,卻因經濟物價變動的矛盾而為全民詬病與反對;政府為改善勞工年金的財務,以基金內部增加保費的方式彌補,造成資方勞力成本的增加,反而變成資方不願調增勞工薪資的依據,卡住改善勞工薪資的機會。政策的相互關係,事先通盤考量,是有為政府基本條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能注意政策間的矛盾與衝突和對經濟的影響,就不難理解最近政府提出改善年金財務的方案,不只是影響社會所得分配正義議題,更因為年金收入大減、遽減,在經濟預期心理下,消費縮手,用以應付日後生㓉困頓;消費縮手的經濟乘數效果,其輕者將造成倒店、失業,並將衍生成社會治安問題及社會福利救助議題。

年金收入減少,也將影響金融穩定。中產階級的收入,一般用於消費及投資。投資項目範圍涵括甚廣,購屋貸款、子女教育、各類保險、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的買賣等等。年金收入減少,投資必然減少,金融、保險、証券、房地產業、教育產業等都將受影響,失業、倒店、法拍、失學、廠場失火,理賠等等社會問題,將一一浮現,人心浮動,社會失序,終將直接衝擊政府的正當性。

當前台灣除內政、社會、經濟、金融等等問題,尚糾結二岸問題、族群問題,最終將導致成國安問題。能不慎乎!

尤其政府已經宣布下半年將以推動經濟為施政重點,可是卻未提出足以說服人民的經濟發展政策,以贏得人民支持,各界反應冷淡。加上人民對於政府施政能力已失信心,下半年推動經濟的成敗,似已定矣。台灣前景,令人擔憂。

掌舵者,當化敵為友,團結民心,帶給人民希望與溫暖。從古至今,沒有人期望領導人什麼都會,且施政本來就是分工而治。但不管施政如何委託他人,也就只是在執行層面,行政而已。領導人則是做政策抉擇,就是決策。政策抉擇要從政策廣度、深度與高度各各面向考慮。胥因當前施政推動迭遭各界質疑與挑戰,不得不進言一二。

20170122-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林萬億22日於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全國大會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顏麟宇攝)
2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林萬億22日於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全國大會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顏麟宇攝)

茲以改善年金財務為例,林萬億 先生係社會學家,以社會正義為出發點,年金改善方案除涉及國民所得分配的正義問題外,也考慮到基金財務破產問題,並據以提出從基金內部解決之道,可謂恰如其份。

但財務改善方案中,已有人指出軍警工作性質不同、平均壽命較其他行業為短,致計算基金破產時的參考數據失準。不過政府也已從善如流,表示將另行規劃。這也表示政府如發現規劃缺失,並非不願改善、不能改善。

但這個失準的方案,卻也指出專家學者的思考,不一定是圓滿、完整、全面,政策制定思考的廣度、深度,仍有改進空間。

至於年金改善方案召集人,係流行病學專家,思維中帶著宗教觀、平等觀、社會關懷,在社會正義的引導下,可能覺得年金採齊頭式平等,並無不妥。

但年金並非社會救濟扶助,將工作一生的退休年金與弱勢低階勞工及寒士遊民的救助相提並論,是對人性尊嚴的極度踐踏,是顛覆自由經濟制度自我實現的價值與信念。大眾對改善方案的不滿,不只在維護尊嚴,更在爭取公平。

這也是自由經濟採取立足點平等,鼓勵個人努力,才能促成社會進步。對主觀條件或客觀環境不足者,才施予扶助。把努力者的退休年金,以足以生活為標準,視同對弱勢的生活扶助救濟金,是耶非耶?當是不當?把年金財務破產問題與社會救助問題,混為一談,只會治絲益棼。

召集人既非年金專家,學養見識不足,所提解決方案的方向,已經造成社會對政府年金政策,將造成經濟上國民所得分配走向均貧而非選擇朝向均富邁進,抱持悲觀。而年金政策終將影響數百萬人民生活實質權益,致人心惶惶,騷動不安,實非召集人所當為。

改善年金財務的方案與社會正義議題相糾纏,復在其中選擇齊頭式平等的假平等分配,將直接衝擊經濟消費與投資,致與促進經濟發展政策相背而馳。政策效果的相互矛盾、掣肘、抵銷,是所願乎?

所幸,年金改善方案會再往上層送,至院長層級,當跳脫單純社會正義角度與財務改善技術面思考。現行所提方案,係從年金制度架構內部思考,以調增費率、延退、少領為目標。但以院長級的高度、廣度,當考慮方案對經濟面、金融面、產業面的衝擊,是否有內部或外部的改善財務的替代方案可資採行?政策決策不儘不可受限於下層思維,也不能被財務技術面引導。

領導人層級,在經濟面,既要是以社會正義為出發點,經濟政策是採取齊頭式平等,還是選擇鼓勵經濟發展的立足點平等之間做選擇。這其實就是在真公平與假公平之間的抉擇。也是在均貧與自由經濟均富價值、信念之間的選擇。

關於年金財務改善方案的社會正義與經濟公平訴求,除了大家指出的各行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壽命估算錯誤,致年金財務是否真有危機,遭大眾質疑以外,基金投資效率太差,也是造成財務危機的重大原因,現在尚未究責,卻要以年金財務危機被害人去承擔後果,更令人垢病。

尤其,在以社會正義做為改善年金財務為根本訴求,其中謬誤,雖隱而不顯,卻更為重要,必須明確指出的是,年金財務危機方案的處理,截取了片段時空,只計個人得失,不計他人付出,加以失準錯誤的估算,挑起年輕世代對未來退休保障的恐慌。這是扭曲、顛覆社會互助、社會和諧、社會倫理恩義的真義,也是曲解了社會正義。簡言之,就是假正義。

為什麼直指是假正義?試問以現在卅歲以下年輕族群,年平均所得約45萬,四十歲以下年輕世代,年平均所得為66萬;扣除相關個人、扶養眷屬扣除額,實際所納稅額有限,甚或趨近於零。大多數年輕族群對社會的回饋,仍屬有限。

20170217-國防部前民眾抗議年金改革,國防部資源規畫司司長陳正棋接受陳情書,但群眾不接受,持續抗爭。(蘇仲泓攝)
2國防部前民眾抗議年金改革,國防部資源規畫司司長陳正棋接受陳情書,但群眾不接受,持續抗爭。(蘇仲泓攝)

反之,年輕人所受教育、所用校舍、受教師資培育、所食營養午餐,所用醫療資源、看顧的醫護培訓,所行道路橋樑,水力防洪、電桿電廠,所享治安、警消培訓,所享國安,所用軍火武器、戰士血汗犧牲,乃至社會敬老護幼的社會扶助網等等,社會整體建設,無非代代恩義積累,無一不是前輩先進貢獻、付出、承擔。這才是世代間相互扶持,責任相承相傳的社會正義。

誰曾計較,誰問得失?代代恩義 ,代代相酬。老輩提攜後進,年輕扶老養長。不過就是簡單的做人道理。

衡量、取捨與思辨人情義理的盈虧得失及義利之辨,社會學專家的偏差正義觀、老弱可欺可棄的達爾文論、亞爾薩斯的人口論,可能不適用於我們可愛的美麗島。

再申論之,台北市平均家戶所得,每年約150萬。軍公教退休金月俸大多在5萬上下,每年不過60萬,遠低於平均所得以下。這種月俸數額是部分立委、名嘴口中,所稱退休金不是供養你們過「奢華生活」?

每月家戶所得5萬,如果是三口之家,在台北市已歸類低收入家庭。當前年金已是以近低收入戶支給,改善方案再砍6成,日暮之年,勞碌一生,竟連過個舒爽日子都不行。試問這種已經歸屬中低收入戶的年金,都將再砍至低收入戶的均貧年金財務改善政策,是假社會正義之名,以強調所得平均分配,卻完全迴避政府推動經濟增長的責任,帶動社會低收入戶增加收益。這不僅是假正義,均貧政策也是政府經濟政策中最不負責任的型態。

增加低收入戶,減少中產階級,等於減少消費購票力,對振興經濟,帶動經濟成長,只有負面效果。參考大陸經驗,不斷增加工資,就是增加消費購買力,才能從世界工廠,成為世界市場,推動經濟持續成長。他山之石,足可借鏡。

數字會說話,要求共體時艱的社會正義,在以年薪所得900萬的立委口中,年金每年請領60萬是奢華,那立委900萬年薪(合法各名目總所得)又是什麼?

從年金所得面翻個面象,看看支出面的思維。以現行平均每月5萬的年金,甚至比不上層峰一個人吃個飯所支付的師傅每月工資。以這種出手開銷,如果覺得別人能靠自己年金尊嚴照顧一家,連5萬年金都嫌太多,恐怕史上"何不食肉糜"的笑話,史官的痛貶之詞,這二年接二連三,也聽太多了吧。

如果有點經濟常識,考慮15年後的通膨,加上年金又與現職公務員調薪脫勾,誇張一點來說,屈時5萬能買個便當嗎?

有人認為年金每年800億財務缺口,很大。這當然很大,但為什麼造成這麼大?為什麼基金營運效率差?為什麼基金要投入股市國安基金,讓軍公教年金承擔股市風險?追究財務責任,也應是改善年金方案重要一環。

每年800億多嗎?但這涉及數百萬人的生計。拆開來看,若以相涉人數400萬為計,每人每年所得,不足2萬,也就是說,每月不足2千。以區區每人每月2千與一個人每月吃個飯就開支師傅工資6萬相比,可能對民意反彈的力道有較強的理解與感受。從人與人、收與支的對比,可能會聽到不同心靈聲音,消弭對立,產生新的對話。

若年輕世代只看得到未來年金財務盈虧,只計個人未來得失,不計前人付出,不惜前代承擔負重,不願接棒承擔,相互扶持,不管世代責任恩義,相仇相奪,這種社會正義,是一種假正義。

政府是要用假平等、假正義、錯誤估算的方案,忽視其他可能替代方案,強行推動年金財務改善方案?高層思維當能明辨義理,洞察利弊得失,詳實審核數據,多元抉擇替代方案。不是嗎?

在政治面,這不也是所謂以假社會正義議題與社會撕裂、社會失序之間的抉擇?這也是領導人層級對社會治安及國家安全議題該有的考量。

再就假正義、假公平申言之,也就是經濟是要走向均富還是均貧的問題,其實我們國家早就就走資還是走社,是採用共產主義還是民生主義思辨、論戰過。連大陸主張共產主義,卻造成均貧苦果,都知道要推動經濟發展,在過程中要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怎麼會把一部分掙扎爬上去的人,又拉下來,摔落到貧困泥淖裡呢?

台灣個別學術領域的少數學霸,既不讀史,參考先人、他人經驗,也缺乏垮領域的學識,所學未經實踐驗証,更不下鄉調查學習,了解社會實情,卻又抱持著一知半解所學,成了冥頑不靈的頑儒。

把國家政策的擬定,當成孤立學術個案推論演繹;政策擬定過程所需開放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各界共識的必要程序,當成封閉式學術研究,以主觀思維、少數取樣當成參數,結果自是脫離現實;而學術封閉論証缺乏政策擬定凝聚共識過程,驟然端上檯面,各界反彈,實屬必然。

缺乏行政實務歷練,莽莽撞撞登上歷史舞台,志得意滿,眼睛閃爍著改革熱情的光芒,嘴裡喊著道德正義、說著似是而非的道理,把蠻橫硬幹,當成魄力,結果手裡卻掄著權勢砍人的利刃,腳底卻是踏著弱勢的血汗鮮血。這不也就是台灣近幾十年來,內閣用人取才,器識不足,政策研議,脫離社會現實,致全民付出國政衰敗的代價?

台灣人民對蔡政府做好「年金改革」的信心問題。(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台灣人民對蔡政府做好「年金改革」的信心問題。(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在民生面,要全方位考慮政策對經濟、產業、財政、金融、商業運轉、就業與治安 、國安的正反效應與輕重緩急做取捨。

在財務改善技術面,是可以內部補足,還是需要外部挹注?財務改善方案的效率與公平性之間的平衡;政策效益係屬長效性,或僅屬短效性?

換句話說,領導人對於一個植基於社會正義與經濟公平為出發點的年金財務改善方案,卻帶著對正義與公平的錯誤認知,正以一個假公平、假正義為名,眾所皆知估算錯誤的財務改善方案,要以犧牲自由經濟鼓勵發展的立足點平等、要以犧牲法治國家的法律信賴保護原則、不溯及既往原則、要以崩解國家重要安定的自由、平等、法治、正義等基石來換取,值得嗎?

領導人是否先要有對社會正義、經濟公平有正確認知,以歷史史觀的宏遠,更高層級的視野,更多財務改善替代方案,才能做正確抉擇?請揚棄粗暴、野蠻的權力暴力,用文明來說服國人。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財務改善替代方案甚多。以現有年金架構內部調整為例,除執政黨所提版本外,在野黨(國民黨、親民黨⋯)版本及監督聯盟

版本,都可參考折衷,提出各界相對接受新案版本。

我們相信執政黨在推動改善財務方案的過程中,也在不同世代中,已經找到支持者。如果廣為各界接受的折衷新方案,規劃再細緻一些,可以容納在既有舊制與折衷新制中,不採強制執行,改採自由選擇,相信政府推動年金改善,新舊並行,各取所需,將無抗拒,水到渠成。

如若執政黨自信支持改善新制者多,選新制者當較選舊制者多,以少領者補多領者,財務缺口當漸消彌,更可彌合社會分裂。何樂不為?

再進一步而言,新制也可採開放措施。對勞軍公教,其中具有社會關懷,強烈社會正義、公平理念者,開放捐贈,得以放棄年金給付請領,相信年金財務缺口將大幅縮減。對雇主,或不願加薪,增加固定人力成本,得以營運盈餘增幅,以紅利照顧自己員工,或捐贈年金基金,嘉惠全體國民。

擴大而言,除在現有年金架構估算盈虧,外部挹注也當列入政策選項。教師年金,末考慮私校教師,就已証明思慮不周,估算錯誤。

銓敘部在官網公布「公務人員年金改革試算器」,供民眾線上試算,但強調試算結果僅供參考,實際仍以主管機關依最後確定方案審定結果為準。(取自銓敘部)
銓敘部在官網公布「公務人員年金改革試算器」,供民眾線上試算,但強調試算結果僅供參考,實際仍以主管機關依最後確定方案審定結果為準。(取自銓敘部)

其實,少子化,私校退場,私校資產歸公活化,用於解決整體年金,有何不可?部分私校,長期受政府補助,累積盈餘,撥補部分用於改善教師薪資、年金,有何不可?教育部興學基金,既未用於學術發展,上兆資產,從無管理運用,物腐蟲生,偷盜挪用,未懲未罰。日後資產活化,部分用於奬勵教學,調整私校教師薪資,部分鼓勵學術研究,部分用於校舍教具改善,部分用於挹注年金,又有何不可?

推而廣之,未納入年金考量的農漁民年金,如能從農漁會、農田水利會大量資產,活化利用,則自助助人,以有餘補不足,又有什麼困難?不過就是開源節流,找出資源活化,善加管理運用。坐寶山,不自知,往外掠奪,智耶愚耶?善耶罪耶?

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台灣有辦法的、有能力的、有異心的,不是早就走了,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東京、巴黎、倫敦、新加坡、上海、北京,何處不能去?就是有雙重國籍、綠卡。留下來的,不是沒辦法、就是對台灣有感情的。不都是自己人?那又何苦自己人為難自己人?吾土吾民,祈善待之、珍惜之。

國家遇有財政困難,本即當共體時艱。財團、高所得立監委、議員、民代,又何忍獨讓勞軍公教扛起十字架?

年金制度到底要不要改善?基金安全、基金營運效率、少數年金金字塔頂端高額請領人(不管月支名稱為年金退休俸、禮遇金、退養金、特聘研究費)、底端請領數額低於最低薪資請領人、夫妻二人同為年金請領人、黨職併公職等有共憤、有共識部分,師範師專在學期間是否應列入工作年資計算、教師每年寒暑假帶薪休假期間是否納入工作年資等有爭議部分,先行改善,又不動搖自由、平等、正義、法治等價值,當符合溫和、漸進的原則,並以共識決方案,方能減少各方反對意見,廣為人民接受。

在社會正義、共體時艱的大旗下,年金財務尚未實質改善,卻已直接衝擊、重創人民對執政黨的信任。民無信不立。何以挽之?改革先改自己。這恐怕不是召集人口說日後自己只領7.5萬所能取信於民。

改善年金,得須先行對總統、五院院長、立法、監委、考試委員、政務官等年金金字塔頂端受益者,立法通過改革法案,並公佈施行,才能取信於民。何況台灣經濟衰敗,這幾十年來,這些掌舵、操盤者,沒有責任,不用負責?

改革由上而下,上行下效,才能正確重釋「共體時艱,社會正義」的涵義,重建君民互信,重拾人民對政府的信心,重啓上下同心合作之契機。

至於各界爭論中的信頼保護原則及民主多數原則,大多政論人士所言,更是似是而非,不得不略說如下:

有人以為過去薪水調增,無人反對,早已破壞信頼保護原則;今用於年金調降,自然無信賴保護原則適用問題。但所謂保護,是在用於有反對異議時適用,是保護已得,不是將失,也就是保護合法既得權益。調增薪水,是增加所得,非有所失,更無人反對。不是嗎?而年金改善方案,將造成請領人財產減損,群起反對,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此其時矣。

另外,據說年金破產年限,依序分別為軍2019、勞2027、教2028、公2030。改善年金財務方案,本當相關當事人討論,軍論軍,勞論勞,教論教,公論公。現在卻先將勞軍公教一起討論,後又以政治、行業考量因素,又將軍單獨討論,再將警消單獨討論。其中,過程只見用這邊多數,決定那邊少數的權益。這是種假民主。

真民主,不僅要站在對的一邊,民主多數少數的衡量,更要站在普世價值一邊。試問,大家不是主張:台灣前途是由台灣人民多數决定嗎?台灣人民未來權益幸福,難道要加入隔海大陸13億人民決定?

勞軍教公年金財務改善方案,當然由相關權益人自行決定,這種相關權益人內部的多數少數比率,才有意義,才是真民主。以勞工人數決定軍公教權益,這是假多數、假民主。這與大陸多數人民决定台灣少數人民權益的方式,有何差別?

作者為退休軍(預官)公(駐外人員)教(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