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行數位監控、日本文化攻佔美國 當幻想已成現實,台灣電馭叛客走到哪?

2020-02-16 09:50

? 人氣

當電馭叛客在美日已走過將近40年軌跡,台灣又發展出如何的光景?圖為玩家共和國影片劇照。(夢想動畫提供)

當電馭叛客在美日已走過將近40年軌跡,台灣又發展出如何的光景?圖為玩家共和國影片劇照。(夢想動畫提供)

2020年到了。這年份恍若科幻小說中的數字,事實上,就連幻想也已成為過去,於1982年上映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故事發生在2019年黑暗的洛杉磯裡,而同樣在1982年,日本漫畫《阿基拉》登場,爆走族少年騎著未來機車,在2019年的新東京街頭疾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作品,都是所謂的電馭叛客(Cyberpunk),是1980年代誕生於美國,科幻作品的子類型,場景多發生於數十年後的近未來,獨裁者透過尖端科技監控人民,同時,人類也發明了裝載人工AI,幾可亂真的仿生人與機器人。

中華科幻學會行政長馬立軒指出,電馭叛客是最晚形成的科幻類型,因而包了含許多複合元素,像是:反烏托邦、人機關係、機器人、企業壟斷 、階級或性別鬥爭、虛擬實境等,簡單的劃分法,則是「高科技、低生活」的故事背景,未來科技進步,但人類的生活,並沒有因此改善。

20200122-日本動畫《阿基拉》海報。(取自維基百科)
日本動畫《阿基拉》海報。(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40個年頭過去,在現實科技慢慢追上幻想的今天,曾獲華語科幻星雲獎的作家李伍薰便曾形容,當代的科幻作家,都在「尋找聖杯」,所謂聖杯,就是新的科幻類型;過去百年來,科幻小說誕生了無數的類型,太空冒險、時空旅行、生化危機、反烏托邦等元素百家爭鳴,但自從電馭叛客問世後,已經40年沒有任何新類型誕生。

即便如此,電馭叛客至今仍歷久不衰,除了早年經典如《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外,千禧年以後,也有如《駭客任務》、《碳變》等新作問世,而不僅《銀翼殺手》在幾年前推出續集《銀翼殺手2049》,包含《攻殼機動隊》、《銃夢》、《阿基拉》等日本動漫,近年也紛紛被好萊塢翻拍為真人電影。

電馭叛客至今仍有生猛能量,不單單是創作者的憑空想像,也有背後文化脈絡支撐,其發展過程,更緊扣60年代以來,以美國為中心的科技、經濟觀點。

20181030-《銀翼殺手2049》劇照。(取自Youtube)
《銀翼殺手》續作《銀翼殺手2049》電影劇照。(資料照,取自Youtube)

馬立軒指出,美國的科幻創作,在20世紀初以太空劇場(註)一枝獨秀,這是由於20年代起,如《驚奇故事集》(Amazing Stories)等通俗雜誌盛行,出版社需要有大量的科幻故事販售,一方面使得通俗科幻小說的盛行,但也造成許多粗製濫造的作品。

(註:太空劇場Space Opera,科幻小說的子類型之一,重視故事的戲劇性,不強調科學的考證或啟發性,美國早期多直接將牛仔、偵探故事帶入太空冒險,60年代後則有《沙丘魔堡》、《星際大戰》等描述銀河帝國的作品,儘管場景是宇宙,卻有類似封建農業、騎士制度的設定。)

馬立軒解釋,太空劇場的模式固定後,一方面美國在50年代遭遇麥卡錫主義,相對通俗的創作沒那麼盛行,而60年代開始,則掀起科幻新浪潮運動,新一代科幻作家展開改革,強調用科幻來描述當代社會議題。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