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馭叛客在台灣》專訪高翊峰2069:在面對AI而老去時,人類的最後一手棋

2020-02-16 09:40

? 人氣

作家高翊峰接受專訪,一談小說《2069》的背後思索。(蔡親傑攝)

作家高翊峰接受專訪,一談小說《2069》的背後思索。(蔡親傑攝)

2020年到了。這年份恍若科幻小說中的數字,事實上,就連幻想也已成為過去,於1982年上映的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故事發生在2019年黑暗的洛杉磯裡,而同樣在1982年,日本漫畫《阿基拉》登場,爆走族少年騎著未來機車,在2019年的新東京街頭疾走……

這些作品,都隸屬於所謂的電馭叛客(Cyberpunk,又譯賽博龐克)風格,是1980年代誕生於美國、科幻作品的子類型,場景多發生於數十年後的近未來,獨裁者透過尖端科技監控人民,同時,人類也發明了裝載人工AI,幾可亂真的仿生人與機器人。

40個年頭過去,在現實科技慢慢追上幻想的今天,電馭叛客逐漸躍上主流,電影《銀翼殺手2049》、《攻殼機動隊》,以及影集《碳變》、《愛x死x機器人》等作品,陸續攻佔全球觀眾眼球,然而回到台灣土地上,電馭叛客又走出了怎樣的風貌?

46歲了,高翊峰名下已經有3部長篇小說,4部短篇集,寫作將近20個年頭,他是個小說家。但在此之前,他還是調酒師、舞蹈老師,也曾在《GQ》、《FHM》等時尚雜誌擔任總編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斜槓到底的人生,他說是因為有天意識到「人真的會死」,儘管如今已經回憶不清,到底何時、何事讓他思索死亡,但思緒中清晰的是,從那一刻起,他開始想做很多事,於是以3到5年為單位,縱身探入各個領域。

「但有件事會做一輩子,那件事就是寫小說。」細柔的聲音跟狂放的經歷搭不上起來,但這嗓音回到小說裡,似乎說得通了。高翊峰是個小說家,過去以鄉土寫實的基調為文壇所知,如今他的素材,從客庄記憶變成科幻未來。

20191230-作家高翊峰30日接受專訪。(蔡親傑攝)
近年來,高翊峰的創作素材轉為科幻元素。(蔡親傑攝)

「在台灣,海離我們不遠」 北漂3年的時空思索

這段蛻變來自於異鄉的經歷,2008到10年間,高翊峰遠赴北京,擔任《MAXIM》雜誌中國版編輯總監,那裡土地廣袤,氛圍卻讓他感到封閉,「沒有直接跟政治有關,但或許跟某種集體的社會訊號有關,甚至到現在,還是覺得北京巨大的城市感,是不斷在成長,有點像不斷在繁殖的空間,而他們基本上,給我一種很封閉的空間感。」

這樣的感觸,讓他再回到台灣後,於2011年交出《幻艙》,描述文字工作者達利,因不明原因被送入地下避難室,在狹小的空間內,時間不復存在,達利在地底世界遇上各式癲狂、怪奇的人們,焦慮與惶恐日夜啃噬內心,他透過閱讀書報,努力想要把持自我。

這是高翊峰筆下的第一位達利,名字取自畫家達利。高翊峰說,北京的際遇與回到台灣的感觸,讓他萌生探討空間的意圖,「回來台灣後會覺得,你在自己的故鄉、土地上,台灣真的是很小的島,雖然很小,但你知道海不遠,在北京覺得海很遙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