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老母親獨養兩個孫!被台灣社會「漏接」的冤案家庭日常:生活夠難了,我沒有辦法

2020-01-16 08:20

? 人氣

最難解困境:爸爸受冤讓她們不得不一夕長大,才國中就已覺得「無力挽回我的人生」

冤案家庭的孩子失去的不只是父親而已,黃芷嫻也看到他們不得不被迫長大的一面。當爸爸離開以後,各種生活大小事有很多阿嬤其實都不懂、繳水電帳單也要孩子去提醒,他們不只是被阿嬤照顧也必須照顧阿嬤,而在成長的過程裡,也沒有一個大人可以教他們穿什麼衣服、用什麼手機、想買什麼阿嬤也會覺得不需要,變成在同儕互動上也會有問題,他們甚至在學校被霸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楊雅伶也記得,前陣子她帶自己的妹妹跟目前已升上國中的這對冤案家庭姐妹一起去玩,那姐姐竟跟她的妹妹說:「妳要好好唸書喔。」這話讓楊雅伶非常衝擊:「通常會講這話的是成年嘛,但她才國中、她明明還有機會,她對國小二年級的我妹講這話……我在想,到底是不是這環境不夠好,讓她在國中就發現她沒辦法好好唸書,就算好好唸書也無法得到大家想的『好』的成果,讓她會覺得:我已經無力挽回我的人生……

缺乏爸爸的愛、缺錢、缺乏對未來的盼望,造成那孩子去外頭找「愛」與「資源」,也一度碰上危機。楊雅伶印象深刻的是,某天晚上10點多她接到孩子的電話,那孩子被警察抓到去某個成年男性家裡不回家,人在警局裡打過去一直哭,那陣子真的是最煎熬的──孩子甚至曾在臉書上面寫著「沒臉再見你們」、「你們付出那麼多我卻搞砸了」之類的話,黃芷嫻與楊雅伶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讓孩子願意回家。

20191007-貧窮、萬華、住宅(謝孟穎攝)
「到底是不是這環境不夠好,讓她在國中就發現她沒辦法好好唸書,就算好好唸書也無法得到大家想的『好』的成果,讓她會覺得:我已經無力挽回我的人生……」(示意圖,非當事人家庭/謝孟穎攝)

此外,冤案家庭也難免面對外人的閒言閒語,當一個大人長期不在家時難免讓鄰居有各種臆測,黃芷嫻跟楊雅伶也是在某個契機才能讓當地教會知道爸爸是碰上「冤案」,牧師知道以後才理解為何孩子都不來教會了,牧師還說:「也不用說到底冤不冤,就算是不冤的人,我們也要協助。」

談起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以來看過最讓自己難受的處境,黃芷嫻說,她其實每個環節都很受不了,若是自己的丈夫受冤、10­–20年,「我還要自己養我們的小孩嗎?各種我都會覺得很崩潰,打訴訟對我來說可以一起撐一下,但我很難想像我能夠堅持下去,我覺得愛要很深……我也沒辦法想像我沒有爸爸、看著爸爸只能透過聽筒、過年過節都看不到爸爸,一定很悲傷。

楊雅伶則嘆:「我如果是冤案家庭的小孩,我會撐不下去……明明是個該被照顧的年紀,如果我是成年人我可能還可以決定我要跟這人離婚、或狠下心跟你一起逃,但如果我還是小孩,我不可能去賺錢,連要在外面租房子都不行,這社會還有什麼我可以繼續活下去的地方?」

對於這些困難,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成立一年多來,黃芷嫻與楊雅伶不只要作為受冤者與家人之前的橋樑、接起被牢獄斷裂的親情,也試圖補足每個冤案家庭缺少的一塊,盡力做到像「家人的陪伴」。例如圍爐,過年期間她們也會四處奔走,陪伴那些少了丈夫、少了爸爸、兒子的家庭一起買菜、吃火鍋、一起吃晚餐,也從這些日常的陪伴去了解每個家庭的現況,即時提供協助。

就算一個人今天真的犯了罪,他該受的就只有處罰,這些責任不該歸屬到他家人身上──這是黃芷嫻盼望社會大眾能理解的,而冤案家庭更是如此。儘管「一人受冤,全家坐牢」仍是冤案家庭的日常,黃芷嫻跟楊雅伶仍想撐下去,讓這些受冤的人終有一天可以回到「家」,那個還是好好的家。

了解更多冤案家庭需要的幫助、捐款支持,請參考「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臉書(連結)

本篇文章共 8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