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快樂的權利:《人類大命運》選摘(2)

2017-01-22 05:40

? 人氣

在日本,從1958年到1987年間,平均實質收入成長為五倍,經濟成長可說是史上最快。但這種排山倒海而來的財富,伴隨著對生活方式及社會關係的各種正面及負面影響,對於日本的主觀幸福感卻是出人意料的,幾乎沒什麼影響。在1990年代,日本人對生活還是如同1950年代一樣滿意,或說不滿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幸福感也有玻璃天花板

看來幸福感就是罩了一片神祕的玻璃天花板,雖然我們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幸福感卻未能成長。就算我們能為所有人提供免費膳食、治癒所有疾病、確保世界和平,也不一定能打破這片玻璃天花板。要達到真正的幸福快樂,難度並不會比克服老死低得多。幸福快樂的玻璃天花板有兩大支柱,分別屬於心理層面與生物層面。在心理層面,快樂與否要看你的期望如何,而非客觀條件。光是和平繁榮的生活,並不能讓我們滿意;必須是現實符合期望,才能讓我們滿足。但壞消息是,隨著客觀條件改善,期望也會不斷膨漲。於是乎,人類近幾十年來的客觀條件雖然大幅改善了,但是帶來的不是更高的滿足,而是更大的期望。如果我們不做點什麼,未來不論達到什麼成就,可能我們還是會像當初一樣,永遠不會真正滿足。

從生物層面來說,不管是期望或是幸福感,其實都是由生物化學機制控制的,而不是由經濟、社會和政治局勢來決定。根據伊比鳩魯的說法,我們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為我們感受到愉悅的感覺(sensation),而且並未接觸到不快的感覺。邊沁也有類似的說法,認為大自然讓人類由兩個主人控制:快樂和痛苦;我們的所為、所言、所思,都由這兩個主人決定。承繼邊沁思想的彌爾(JohnStuart Mill)則解釋,幸福快樂也就是只有愉悅、沒有痛苦,而在愉悅與痛苦之外,沒有善惡之別。如果有人想從愉悅和痛苦之外的理由(譬如上帝的話語或國家利益)推導出善惡,這人是想騙你,而且也可能騙了他自己。

在伊比鳩魯的時代,這種言論是褻瀆神靈。在邊沁和彌爾的時代,這種言論是反動顛覆。但是在二十一世紀早期,這就成了科學正統。根據生命科學的說法,快樂和痛苦只不過是身體各種感覺的總和狀態。愉悅或痛苦從來就不是對外在世界事件的反應,而是對自己體內感覺的反應。丟掉工作、離婚、或是政府開戰,事件本身並不會讓人受苦。唯一能讓人痛苦的,就是自己身體裡不愉快的感覺。丟掉工作會引發沮喪,而沮喪才是一種令人不悅的身體感覺。

世界上可能有一千種事情會讓我們憤怒,但憤怒也不是什麼抽象的概念,而是體內燥熱、肌肉緊繃的身體感覺,這才是憤怒的真相。我們說「怒火中燒」,確實是有些根據的。相對的,科學也說並沒有人是因為得到升職、中彩券、甚至是找到真愛而快樂。真正能讓人幸福快樂的,只有一件事、別無其他可能,也就是身體裡的愉悅感覺。想像自己是戈策(Mario Götze),擔綱2014年世界盃德國隊的攻擊型中場球員,在決賽對上阿根廷;這時已經開賽一百一十三分鐘了,兩隊都未能得分。再過短短七分鐘,就要來到恐怖的PK大戰。巴西里約的馬拉卡納體育場,塞滿了七萬五千名激動的球迷,全球還有不知幾百萬觀眾焦急的緊盯螢幕。你離阿根廷的球門只有幾公尺,這時舒勒(André Schürrle)忽然朝你踢來一記妙傳!你胸口停球,看著球向你的腳落下,再空中起腳一射,看著球越過阿根廷門將,強力射進球網。進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