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那些該斷奶的補助與產業─結束大補貼時代

2019-11-27 06:20

? 人氣

電動機車Gogoro成功翻轉市場,讓電動機車從過去每年不到一萬台衝到十二萬台。(資料照片,尹俞歡攝)

電動機車Gogoro成功翻轉市場,讓電動機車從過去每年不到一萬台衝到十二萬台。(資料照片,尹俞歡攝)

明年起,政府要降低對購買電動機車的補助,這是件早該作的事,因為拿納稅人的錢補助購買任何東西,表面上是讓民眾受惠,骨子裡補助是到廠商口袋,為廠商拓展市場的意義與成份更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產業補助是永恆的爭議

對產業的補助一直有相當大的爭議:有一派認為這是扶植「幼稚產業」、推動產業政策的必要手段,另一派則認為產業補助只是讓業者更難進步、浪費民脂民膏,因此反對任何補貼措施。

在台灣最常被舉的正反案例,一個是汽車產業,早年受關稅與產業政策保護與支持多年,卻顯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僅缺乏如韓國汽車產業進軍全球的企圖心與能力(日本的汽車產業就更甭比了),一旦面臨進口汽車的競爭,在國內市場也是節節敗退─進口車已攫取國內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業界甚至在討論「國產汽車是否會消失」的問題了。

另一個案例則是電子產業;雖然在建立之初,政府有出資扶植,但基本上電子產業接受到的產業補助少,更沒有各種「產業保護」措施,因為其市場以出口為主,面對全球的競爭。結果在嚴酷的競爭中,磨練出全球競爭力。

因此,對產業的補助、保護政策的好壞不易一概而論,但通論來看,即使初期給予產業補助、保護,也必須逐漸降低最終結束補助與保護,才能讓產業有提升競爭力的壓力,不會永遠難斷奶。

電機機車補助驚人一台最高3.3萬

以電動機車而言,政府確實給予購買者相當優渥的補助,其目標一個是要扶植產業發展,因此有部份預算是由經濟部工業局負責,另一個目標則是減少廢氣的環保目標,因此環保單位也有出資補助;加上各地方政府基於環保目的的補助,購買一台電動機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手上,最高可以拿到3.3萬元的補助,坦白說,非常「補」,讓原來比傳統汽油機車貴上一大截的電動機車,價格降到還算有吸引力的價位。

這次政府降低補助,中央的工業局把補助從1萬降到7000元,環保署取消原來的3千元補助,因此中央的補助就減少了6000元;地方政府方面,雖然每個縣市政府情況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原來的「指標股」、補助每台電動車高達1.5萬的桃園市,今年7月起已經減少5000元的補助,明年則有可能再下調補助額度。

如果回頭看電動機車補助的歷史,應該可肯定現在該是降低補助、甚至退場的時機了。早期電動機車生產者主要是原有的機車廠商,而且數量少、價格高,政府補助即使效果有限,至少花費非常有限─2009年全台電動機車賣出的數量只有27台,隔年3061台,一直到104年為止,每年的數量都在1萬台以下。但105年數量倍增到1.8萬,106年又倍增到3.9萬,之後持續快速增加,今年已超過12萬輛。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