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那些該斷奶的補助與產業─結束大補貼時代

2019-11-27 06:20

? 人氣

電動機車Gogoro成功翻轉市場,讓電動機車從過去每年不到一萬台衝到十二萬台。(資料照片,尹俞歡攝)

電動機車Gogoro成功翻轉市場,讓電動機車從過去每年不到一萬台衝到十二萬台。(資料照片,尹俞歡攝)

明年起,政府要降低對購買電動機車的補助,這是件早該作的事,因為拿納稅人的錢補助購買任何東西,表面上是讓民眾受惠,骨子裡補助是到廠商口袋,為廠商拓展市場的意義與成份更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產業補助是永恆的爭議

對產業的補助一直有相當大的爭議:有一派認為這是扶植「幼稚產業」、推動產業政策的必要手段,另一派則認為產業補助只是讓業者更難進步、浪費民脂民膏,因此反對任何補貼措施。

在台灣最常被舉的正反案例,一個是汽車產業,早年受關稅與產業政策保護與支持多年,卻顯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僅缺乏如韓國汽車產業進軍全球的企圖心與能力(日本的汽車產業就更甭比了),一旦面臨進口汽車的競爭,在國內市場也是節節敗退─進口車已攫取國內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業界甚至在討論「國產汽車是否會消失」的問題了。

另一個案例則是電子產業;雖然在建立之初,政府有出資扶植,但基本上電子產業接受到的產業補助少,更沒有各種「產業保護」措施,因為其市場以出口為主,面對全球的競爭。結果在嚴酷的競爭中,磨練出全球競爭力。

因此,對產業的補助、保護政策的好壞不易一概而論,但通論來看,即使初期給予產業補助、保護,也必須逐漸降低最終結束補助與保護,才能讓產業有提升競爭力的壓力,不會永遠難斷奶。

電機機車補助驚人一台最高3.3萬

以電動機車而言,政府確實給予購買者相當優渥的補助,其目標一個是要扶植產業發展,因此有部份預算是由經濟部工業局負責,另一個目標則是減少廢氣的環保目標,因此環保單位也有出資補助;加上各地方政府基於環保目的的補助,購買一台電動機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手上,最高可以拿到3.3萬元的補助,坦白說,非常「補」,讓原來比傳統汽油機車貴上一大截的電動機車,價格降到還算有吸引力的價位。

這次政府降低補助,中央的工業局把補助從1萬降到7000元,環保署取消原來的3千元補助,因此中央的補助就減少了6000元;地方政府方面,雖然每個縣市政府情況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原來的「指標股」、補助每台電動車高達1.5萬的桃園市,今年7月起已經減少5000元的補助,明年則有可能再下調補助額度。

如果回頭看電動機車補助的歷史,應該可肯定現在該是降低補助、甚至退場的時機了。早期電動機車生產者主要是原有的機車廠商,而且數量少、價格高,政府補助即使效果有限,至少花費非常有限─2009年全台電動機車賣出的數量只有27台,隔年3061台,一直到104年為止,每年的數量都在1萬台以下。但105年數量倍增到1.8萬,106年又倍增到3.9萬,之後持續快速增加,今年已超過12萬輛。

GOGORO問世翻轉市場,市占超過9成

電動機車從要死不活到一飛沖天,原因只有一個:2015年起GOGORO的問世;這是由新創企業睿能生產的電動機車,它一口氣翻轉過去對電動機車續航力差、車速慢的看法,同時又注入智慧、時髦、新潮、美觀等新元素。

GOGORO的成功,讓睿能被視為台灣少數幾家「獨角獸」(指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新創企業),在電動機車市場已是唯一的大哥─今年以來電動機車銷售量約12.4萬輛,GOGORO一家占比94%達近11.6萬輛;甚至回頭看電動機車誕生以來的數據,GOGORO占比達76%,其它3家機車廠耕耘10年還比不上睿能4年的成績。

如果以政府補助電動機車的付出來看,從原來每年不到1萬輛到現在的12-13萬輛,未來應該還是可持續過去幾年的兩位數成長,政府的補助金等於增加超過10倍以上,未來看不到底。再以分配的角度看,國內電動機車市場由GOGORO獨領風騷的結構,未來幾年看不出改變的可能;某個角度而言,補助電動機車就變成是補助睿能,因為其市占率超過9成的獨霸地位應可持續。

補貼睿能就是補貼尹衍樑、王雪紅,覺得怪怪的?

但不會有太多人覺得拿納稅人的錢去補貼睿能,是合理的補貼;雖然睿能尚未獲利,不過其估值已是獨角獸級,大股東包括尹衍樑、王雪紅等企業家,市占率超過9成、且年成長率近乎倍數,如何優質表現,實在不勞政府補貼。

或許有人會認為現在減少電動機車補助,形同「處罰成功者」;但即使不談產業補助根本不該存在的爭辯,補助就是一定要有退場時機,睿能的成功代表的就是這個時機已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該考慮停止補助。特別是那些中南部縣市,例如電動機車補助金額居前3名的雲林、嘉義,就該再好好評估─地方政府財政原本就差,中南部地方是否有以電機車降低空污的迫切需要?

補貼補貼何時了?

蔡政府這3年來,或是慷納稅人之慨、或是偷偷a消費者,各種補貼、補助可謂罄竹難書─從罵到臭頭卻「不改其志」要花用電人上兆元的綠電政策,到一波又一波不知何日終止的觀光補貼、再到各種從家電到貨車到計程車「舊換新」的貨物稅減免補助,可謂琳瑯滿目,至於農委會動輒補貼收購各種作物、牲畜,更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加「發揚光大」,讓人嘆氣搖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