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川普的新外交政策─連俄能制中嗎?

2016-11-17 06:20

? 人氣

這個真相就是,是的,從中國1949年建國至今,中國一直處在緊急狀態中。在1976年之前,緊急狀態的內涵直接是以「人民戰爭」的狀態出現。而在1980年後,內涵轉變為「改革開放」。中國學者之所以誤解了此時的緊急狀態,源以誤解商品化的市場經濟消解了國家內部矛盾,從而消解了緊急狀態的政治涵義。經濟從來不是中性的,施米特說得很清楚:「國家和政治沒有借助『經濟』這種定義和建構而被徹底消滅,世界也沒有『非政治化』。經濟的對立變成政治的對立,『經濟權力地位』的概念能夠形成,這些只不過表明,正如從任何領域出發一樣,從經濟角度出發,依然能夠達到政治的核心。」92年的南巡講話就是證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全球化不應僅僅作為一個貿易的經濟概念,它是一個有高度政治意涵的政治概念,應當將它理解成「經濟制裁」類似的政治行動。全球化的經濟邏輯就是,全世界各地的商品最終流入美國,賺取美元,再將這些利潤反過來購買美元債劵,而美國就能超額發行債務用來提供政府開支、社會福利和維持軍事力量,這個邏輯的受益者早先是日本,亞洲四小龍;晚近的受益者是中國。這種經濟的融合某種程度維繫了美國的盟國和她的繁榮圈。政治效應就是以這種經濟合作維持國際秩序,美國霸權和美元霸權是互相依靠的。因此金融危機最後成為一種政治危機,超額的貨幣增發加劇了美國本土的貧富差距,而這其實是川普得以勝選最重要的因素。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首次以「核心」形容習近平的領導。(AP)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川普當選後,致電道賀並表示要建立中國的互信關係。(AP)

正如川普的支持者所言:「讓我們奪回國家」。國家仍然是政治概念最主要的象徵,國際政治顯然只是其外延。此刻我們回顧施米特的言論是有意義的。「只要尚有國家存在,世界就必然不會只有一個國家。那種囊括全世界和全人類的世界國家不可能存在。… 若就其無法囊括全人類和全世界而言,政治統一體在本質上不可能具有普世性。如果世界上存在的不同國家、宗教、階級以及其他人類團體間能夠相互一致到不可能、甚至根本無法想像會發生衝突的世界,如果在一個囊括了全世界的國度中始終能夠預防內戰爆發,那麼,朋友和敵人的劃分也將不復存在。世界將不再有政治。」同盟是以國家為基礎的,當國家的基礎遭遇危機時,同盟的意義將不復存在,這是川普當選最深刻的政治教訓。

未來的發展

中國占到美國總體貿易赤字的一半,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縱使美國不會跟中國馬上展開貿易戰,但是像80年代對日本那樣對中國施加壓力是有可能的。關鍵在於川普政府對中國的了解有多深刻。這是個傷敵一萬,自傷八千的遊戲,關鍵在於中國跟80年代日本的差異,中國整個現代歷史所匯聚的主權狀態的緊急性,幾乎深刻的與「經濟成長」連繫在一起,這一點是其他國家不曾發生的。對中國而言,維持經濟成長幾乎等同一場曠日時久的人民戰爭,中國是如此的「講政治」,以至於將經濟、文化、宗教、藝術都綑綁在主權的緊急狀態這輛戰車上。因此任何一點被擊中都是毀滅性的,特別是經濟。

川普要的是一個政治決斷,儘管醞釀這個決斷的歷程如此曲折,也由於牽連的部份太廣大,這個決斷勢必得經過一番抽絲剝繭的精算,但是當這個決斷形成,就是重新定義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作者為政治學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