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燁專欄:未來香港特首應有怎樣的能力?

2019-11-03 07:10

? 人氣

使港人認同中港經濟融合的重要性

其次,未來特首應對香港的定位有清晰願景,這個願景既符合全港市民的利益,也能理智而現實地定位香港。目前內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融合,其目的之一是希望更多的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能更多地瞭解內地、走進內地發展。這可能是許多港人拒絕瞭解的現實:單純從經濟發展與事業選擇來看,大灣區內地部分特別是深圳,能提供的機會和事業選擇的多樣化已經超出香港。香港長期的貧富不均也可能透過與內地融合得到緩解。在這一點上,歷任特首都認識到了香港經濟與內地融合的重要性,但香港回歸以來,港人願意北上的比例沒有大幅提高,反而是港獨傾向愈發抬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深圳(Simbaxu@Wikipedia / CC BY-SA 4.0)
單純從經濟發展與事業選擇來看,大灣區內地部分特別是深圳,能提供的機會和事業選擇的多樣化已經超出香港。(資料照,Simbaxu@Wikipedia / CC BY-SA 4.0)

在此背景下,如何實現政策解釋與說服,使港人認同與內地經濟融合能夠幫助香港實現長期持續的發展,是未來特首應該擁有的政策能力。

對香港的定位與願景的設計要基於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準確判斷。而未來特首的政治經濟背景,將影響特首的政策說服力。說服與和解將是香港未來持續發展的前提,特別是當反對派要求港府對過去的種種政策乃至政治問題有所交代,但這種交代又超出了北京可能接受的底線時,特首就是一個夾在中間的兩難角色──他/她既要說服香港反對派更加現實,調低對北京的政治要求,勸說反對派身段更加柔軟,同時也應與北京進行有效溝通,盡力為香港爭取更多的安全與自由,並且得到北京的信任。這種在經濟學中存在的「協調失靈」現象,在政治中同樣存在,而且處於中間的協調人──特首,更難實現兩邊的和解。

新特首難出身泛民或新生代背景

傳統建制派雖然會得到北京的認可,但肯定不會受到選民的歡迎;若出身商界,則需要額外的努力來證明特首推行的政策與其個人、家族之間不存在利益衝突;若出身泛民或新生代,則同樣要透過極大的努力來獲得北京的認可。在現在的情勢下,泛民或新生代背景的未來特首很難產生。

或許一位出身香港、對民主政治有深刻理解、同時又擁有國際視野與豐富國際管理經驗、有能力提升香港核心競爭力的菁英人士,是能夠同時被北京和香港民主派接受的人選。但這樣的菁英還會願意回到香港嗎?

*作者常駐美國華府,現任世界銀行顧問,曾任非洲開發銀行顧問。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704期,授權轉載。(文章與任職機構無關,僅代表個人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倩燁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