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論通識教育在台灣高教的格格不入

2019-10-14 06:20

? 人氣

這樣的伎倆當然瞞不過諸多評鑑委員的眼睛,再加上通識學界的大聲疾呼,終於在第二週期的系所評鑑(2012-2016)裡也把通識教育納入,正式定名「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於是,通識教育的經費、設備、學分和教師員額,通通都回歸通識中心了。對各大學的主政者而言,他們好像開始關心起通識教育,只不過,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突然覺得通識教育變得重要了,而僅僅只是因為教育部把通識納入評鑑內容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兩週期的大學系所評鑑,把台灣的大學系統攪擾混亂、弊端叢生,許多學界大老紛紛出面呼籲終止大學系所評鑑。終於在2017年2月8日,教育部長潘文忠正式宣布:教育部自今年起停止辦理系所評鑑,回歸由學校依專業發展自行規劃,以真正落實大學自主治理精神,各系所確保教學品質的機制也將融入未來校務評鑑項目之中。至此,為期11年的系所評鑑政策終告結束,而進入了各大學「評鑑自主」的新時代。

來自印尼的學生們,於多媒體教室上通識教育課程。(圖/育達科大提供)
來自印尼的學生們,於多媒體教室上通識教育課程。(圖/育達科大提供)

對於這樣的結果,各大學的系所主管與教師莫不額首稱慶、高呼德政,除了通識教育。因為,對通識教育的主管和教師而言,他們都心知肚明:沒有教育部評鑑的加持,通識教育又要被各大學的主政者打入冷宮了。再以筆者任教的大學為例,自2017年後,通識中心表面上看似因為大學深耕計畫被賦予諸多業務工作而蓬勃發展,但其中為配合各項計畫而隨意變動的課程架構,早已逐漸喪失原有的通識理念與精神;而且,通識專聘教師逐年轉移至其他系所,真正執行通識課程架構的教師愈來愈少,甚至今年(2019)年敝校校長在一次「招生會議」中直接宣布要將通識中心虛級化,不需再有專聘教師。由此可知,台灣通識教育的寒冬已正式來臨。

有意思的是,這兩年來一直有許多關心通識教育的學者呼籲恢復通識教育的評鑑,似乎當所有學術主流思想一致抵制評鑑所帶來的惡果時,通識教育卻反其道地渴望被評鑑。但是,這個訴求很奇怪嗎?其實,如果讀者朋友們了解前述通識教育在台灣高教體系裡被邊緣化的角色地位,那麼對這個通識評鑑的訴求大概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因為所謂「恢復通識評鑑」,其用意也不過是利用一點點評鑑的手段,要求各大學的主政者必須正視通識的重要性而已啊。

只是這樣的訴求,對於長期被忽視的台灣通識教育而言,終究不過是短期治標的手段罷了。對此,筆者的疑問是:相較於薩依德從巴勒斯坦身份的格格不入,最終體認到知識分子自我邊緣化的重要性格,台灣通識教育的先進前輩們,您們體認到自己在學術界裡邊緣化角色的重要性了嗎?還是不甘於被邊緣化而拼命想透過評鑑制度擠進主流學術圈裡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