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黑賄交換大目鮪,外行領導內行的典型案例

2019-09-25 05:40

? 人氣

2019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的「第一鮪」。(屏東縣政府提供)

2019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的「第一鮪」。(屏東縣政府提供)

日前媒體報導台灣政府同意民國109年用300公噸30公斤以上的太平洋黑鮪魚配額和日本交換大目鮪配額(數量未定),行政院官員宣稱此舉完全是增加漁民收入的做法,「百利無一害」。只是這樣的交易方式與交易內容,值得商榷,所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值得關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魚類資源由於過度開發,造成許多經濟魚種面臨資源枯竭的狀態。為了讓魚類資源可以被永續利用,國際間正積極成立漁業管理相關組織,推動責任制漁業,對魚類資源作有效管理暨利用,讓魚類資源可以永為人類所利用,例如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成立目的,就是希望藉由養護與管理鮪魚、旗魚、鯊魚等,高度洄游魚類種群魚類資源,促進海洋資源之永續發展。事實證明生物資源透過再生機制是有復育能力。

2019年1月5日,日本豐洲市場新年拍賣鮪魚。(AP)
日本豐洲市場新年拍賣鮪魚。(資料照,AP)

在漁業管理中實施配額管理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即將海域中經濟魚種經科學調查評估不會影響到魚類族群變動的數量,再依照過去在該海域所捕撈特定種的數量,貢獻度為基準,公平合理分配給會員國。為此各會員國均努力提高捕獲量,俾在分配捕撈配額時可爭取到較多的的捕撈配額。

黑鮪魚屬於高經濟價值魚種,目前全量已經大幅減少,台灣獲得之黑鮪漁獲限額為 1,709 公噸彌足珍貴,應該善加利用,但這些年台灣捕撈黑鮪數量僅約4百多公噸(去年黑鮪捕獲量為381公噸),兩者相差甚遠(漁業署卻未邀集產官學研研討改進對策),顯示出該漁業委員會針對各會員國捕撈限額規定,明顯與實際現況不符,對其他會員國不公平;尤其台灣自行將黑鮪配額移轉日本想換大目鮪的做法,國際少見恐引發其他會員國的抗議,並藉此要求重新分配限額,屆時台灣現有的黑鮪限額恐將被大幅削減,不利我國漁業經營!

除了從黑鮪魚的眼睛、嘴巴、皮膚光澤度及腹尾顏色等部位確認為起鉤活魚、確認捕撈海域,還有捕撈起來的重量要超過180公斤,經過一番嚴格的檢驗後,「第一鮪」得主就此誕生!(屏東縣政府提供)
2019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屏東「第一鮪」經東港區漁會丈量長209公分、重206.2公斤。(屏東縣政府提供)

台灣漁業以遠洋漁業為主(2017年的產量為55.6萬公噸,價值365.4億元台幣),而遠洋漁業魚貨來源靠的是公海海域及他國經濟海域,尤其是合法的漁業配額。近年來傳統各大漁場普遍出現經濟魚種資源枯竭的現象,海洋環保育團體要求降低捕撈數量及配額,讓魚類休養生息的呼聲高漲,加以200海浬專屬經濟海域實施,限縮捕魚空間造成台灣漁業作業環境越來越艱難,台灣好不容易獲得1,709 公噸配額,自然應該好好把握,善加利用幫漁民創造財富,何況該委員會也同意將實際捕撈量未用盡配額,以一定比例轉入次年,台灣政府的作法,可能引發後遺症需審慎以對。

對於遠洋漁業,政府部門除了應該實施減船政策,加強環保節能捕魚技術及設施的研發外,應積極透過國際漁業談判及國際漁業合作,洽簽雙邊或多邊的入漁協定,讓遠洋漁船有足夠的捕魚空間。隨著漁業資源的逐漸少,未來實施漁業配合管理及減少配額是全球趨勢,過去台灣由於捕撈量大在配額分配上擁有優勢,如何繼續維持配額分配優勢,是台灣漁業施政的優先選項,不能任意丟失。漁業和農業有很大差異,別老是讓外行領導內行!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