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季專文:楊絳小書桌與〈車過古戰場〉

2016-08-07 06:25

? 人氣

眼前的「民國第一才子」,雖已年屆八十,然而面容光潔,灰髮高額,笑起來有如稚氣未脫的頑童。他穿著深藍色及膝長袍,黑褲黑棉鞋,坐在米黃沙發上隨興比畫雙手,嗓音鏘鏘有致。聽他滔滔不絕說台北往事,有如上了一堂精彩的歷史課。——不過,我們是《圍城》作者的仰慕者,不是奉誰之命來充場面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還說,第二年兩岸分隔後,他的《圍城》和許多「匪區」作品都成了「禁書」,聽說台灣解嚴後出現不少盜版;好在他親自訂正的「錢鍾書作品集」七冊,「去年已正式授權台灣的書林書店出版,今年夏天就可以出齊。」他特別為這套書寫了前言,強調大陸和台灣「由通而互隔,當然也會正反轉化,由隔而互通…,正式出版彼此的書籍就標識著轉變的大趨勢。」……

(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提到他十一歲時,其父因他話多,特為他「改字『默存』,叫他少說話的意思。」然而,「 這個號顯然沒有起克制作用。」她發表此文時,錢鍾書已75歲。也因「沒有起克制作用」,我們才能初見面就聽他一席四十餘年前到台灣演講以及和錢穆的往事。)

比錢鍾書小一歲的楊絳,和我們一樣聽著錢鍾書侃侃而談時,那雙著名的鳳眼冷冽而溫柔,眼底也是凝望偶像的光芒。她穿著黑色衣褲,外罩淺灰毛衣,臉上戴著褐框近視眼鏡,胸前垂掛黑框老花眼鏡。雖然矮而清瘦,卻是脊梁挺直,語音委婉。

後來董秀玉問起他們的獨生女阿圓(錢媛),楊絳笑開了臉說:    

「還在婆婆家呀,學校還沒開學呢。」

阿圓1937年5月生於倫敦,三個多月就隨父母到巴黎,一歲多回上海。錢鍾書曾對楊絳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麼對得起阿圓呢。」

文革期間,阿圓痛失其夫,楊絳被剃陰陽頭掃廁所,後來也繼錢鍾書之後下放河南幹校兩年多。1977年2月搬進三里河這房子,離阿圓任教的師大和她再婚丈夫的工作單位近,「夫妻倆也常住我們身邊,只有假日回婆家去…。」

那天我們沒看到阿圓,看到的是一幅錢家圓;那是他們一生中最閒適的歲月。

傷痕文學光芒幾乎掩蓋了她的小說成就

錢家客廳雖寬敞,卻是水泥地板,僅有兩隻沙發配幾隻椅子。入門右側靠牆有座大書櫃,沙發對面靠牆是座較小的書櫃及一張大書桌,桌面玻璃墊堆著一落落高低不一的書,楊絳說:「這是鍾書的書桌。」

 那時董秀玉開始和錢先生討論預計出版的書,楊絳引我們看了錢鍾書的書桌,再看她靠窗的書桌、書櫃及窗台上的竹節海棠與我不知其名的蒼綠盆栽。

「這是我的書桌,小學生用的。」她細聲的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