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別再抱怨「樣樣通,樣樣鬆」,因為大學教育本該如此

2019-07-21 06:00

? 人氣

作者向台灣的大專院校呼籲,精簡必修學分是時勢所趨。請信任學生, 將時間和學習自由還給學生吧! 樣樣通、樣樣鬆的排課原則本身沒問題,但還得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認知,並為自己的將來負起責任。圖為2018大學博覽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向台灣的大專院校呼籲,精簡必修學分是時勢所趨。請信任學生, 將時間和學習自由還給學生吧! 樣樣通、樣樣鬆的排課原則本身沒問題,但還得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認知,並為自己的將來負起責任。圖為2018大學博覽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大學指考成績公布在即,又到了學子和家長們又為了科系選擇而焦頭爛額的季節。考生上網問卦的同時,也有不少現役大學生或畢業生撰文「勸世」,各種聳動標題如「勸君莫讀 XX 系」、「一日 XX,一生科科」等更是層出不窮,看得考生們膽戰心驚。在此對於各科系出路不作評論,而是針對常被大家提起的缺點: 這個科系甚麼都學一點,但是都不專精,唸完了我甚麼謀生技能都沒學到。看似明顯的缺點,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剖析說出這句話的人的心態。在抱怨學藝不精的同時,他們認為: 只要我修完了某科系的課程,就該具備一位合格的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但這首先便不成立,沒有科系的學生能一畢業就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 畢業後的進修與經驗累積,才能將璞玉打磨成真正有戰力的人才。大學部的教育,是傳授給學生進入某一領域的入門知識,讓學生具備從事該行業的「資格」。為了達成此目標,寬口徑、搭配適中的深度是相對理想的課程安排。能讓學生對於該領域有較為全面的認知,又避免志不在此的學生浪費過多時間精力在沒有興趣的次領域。

看到這讀者可能會問:「那為何不直接培養能用的人才?」、「都說畢業後學校所學的百分之七十用不到,那為何不只學那百分之三十就好?」首先,你用到的百分之三十,和我用到的百分之三十,是一樣的嗎? 何必要過早將路走窄? 其次,過於急功近利的教育,反而會害了學生。

20180303-2018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上午登場,校園內椰林大道上參與的產商和學生顯得絡繹不絕。(蘇仲泓攝)
沒有科系的學生能一畢業就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 畢業後的進修與經驗累積,才能將璞玉打磨成真正有戰力的人才。大學部的教育,是傳授給學生進入某一領域的入門知識,讓學生具備從事該行業的「資格」。圖為大學徵才博覽會。(資料照,蘇仲泓攝)

我們將所學的廣度以及深度交叉分析,探討如果不實施「樣樣通,樣樣鬆」的話該是如何。若是採取「寬度廣且深度深」的模式,明顯不實際。課業負荷過大,學生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專長,違背大學教育的初衷。那若是「學的科目少但是深入」呢? 學生在沒有體認到學科寬廣跟自身興趣前,眼界跟選擇就先被侷限,嚴重影響未來發展性,而且不利於專業人員的養成。過早的專業分流不但不能培養更扎實的能力,還會造成反效果。有趣的是,普遍被大眾認為「有專業」的熱門科系如電機、醫學,正是將「樣樣通,樣樣鬆」的精神發揮至極致的案例。電機工程所牽涉範圍之大,離不開基本的物理、數學原 理;醫學博大精深,離不開人體的運作機制。與其過早專注在一個點,不如先全盤了解,再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深入學習。

看到這許多人又會問:「若我讀的科系被貼上樣樣通,樣樣鬆的標籤,該怎麼辦?」在此我向所有大學生疾呼: 大學課程只是帶你入門,個人的專業能力及特色,請你自己為自己量身打造! 請你為自己的教育(及就業)負責!

常見的具體方式有:藉由選修課、自修來學習感興趣的知識、跟著教授做研究讓自己踏入該次領域的大門,或是藉著實習來了解行業生態。若覺得大學部所學不足,可以選擇攻讀研究所,更甚者,可以直接到你有興趣的領域任 職,在第一線累積經驗及知識。寬廣的大學教育讓你有申請各類工作的資格。

相信此時有許多坐立難安的同學會開噴:「我都已經被繁雜的必修課壓得喘不過氣了,哪有時間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及技能?」我對此種情況表示部分理 解。解套方式有以下幾種: 在確保能取得學位(畢業)前提下,盡可能去妥善分配時間,某些確定不感興趣的次領域必修課,可以適度的降低標準,將省下的時間拿來投資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多多利用寒暑假(大學的寒暑假不是給你玩的)。又或是先暫時將興趣放一旁,待你修完學分後的大三四或研究所再來鑽研,說不定這期間你的想法和興趣也會轉變呢! 最後別忘了,若你清楚知道自己所要的,而你的科系無法幫助你達成目標,你可以轉系、轉學,甚至重考, 就是別傻愣在原地,默默地沉淪。

「大學最重要的能力是自學」、「大學的學習在課堂外」已是台灣人人上口的口號,但可惜掌握到神髓的人太少了。許多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認知,把翹課自修當自學、玩社團當課外學習,這並不算錯,但對於該句話想表達的精神,理解得太膚淺了。至於大家所擔憂的部分,「樣樣通」是讓學生對於領域有更宏觀的了解。若有落實到位,台灣不該盛傳「機械系畢業只能當半導體廠的設備工程師」、「法律系畢業就是當律師法官」等見識短淺的荒謬言論,這便是台灣產業單一化的時空背景下,導致學生的視野跟認知都變得狹隘,是當局該關注的教育課題。至於「樣樣鬆」,是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特色和專業,將自己打造成人才,而不是想著只要乖乖上課就會變成人才。

在此也向台灣的大專院校呼籲,精簡必修學分是時勢所趨。請信任學生, 將時間和學習自由還給學生吧! 樣樣通、樣樣鬆的排課原則本身沒問題,但還得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認知,並為自己的將來負起責任。這是我在多方比較海內外學生面對大學教育的態度差異後得出的一點心得。

名校畢業的優秀學生,在他們的履歷表上,「學歷」以下的欄位,是絕對不會留白的。試想一位大學畢業生,面對面試官提問:「請問你大學期間都做了些甚麼?」,只能吐出一句:「我把畢業學分修完了。難道還不夠嗎……?」這樣的教育是何等的可悲。課程的寬而不深,是權衡下的較優解,並不該為學生的求職不順遂背鍋。而台灣學生對於主動學習、自我充實的認知匱乏,才是台灣教育面臨的最大隱憂。

*作者為海外留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