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別再抱怨「樣樣通,樣樣鬆」,因為大學教育本該如此

2019-07-21 06:00

? 人氣

作者向台灣的大專院校呼籲,精簡必修學分是時勢所趨。請信任學生, 將時間和學習自由還給學生吧! 樣樣通、樣樣鬆的排課原則本身沒問題,但還得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認知,並為自己的將來負起責任。圖為2018大學博覽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作者向台灣的大專院校呼籲,精簡必修學分是時勢所趨。請信任學生, 將時間和學習自由還給學生吧! 樣樣通、樣樣鬆的排課原則本身沒問題,但還得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認知,並為自己的將來負起責任。圖為2018大學博覽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大學指考成績公布在即,又到了學子和家長們又為了科系選擇而焦頭爛額的季節。考生上網問卦的同時,也有不少現役大學生或畢業生撰文「勸世」,各種聳動標題如「勸君莫讀 XX 系」、「一日 XX,一生科科」等更是層出不窮,看得考生們膽戰心驚。在此對於各科系出路不作評論,而是針對常被大家提起的缺點: 這個科系甚麼都學一點,但是都不專精,唸完了我甚麼謀生技能都沒學到。看似明顯的缺點,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剖析說出這句話的人的心態。在抱怨學藝不精的同時,他們認為: 只要我修完了某科系的課程,就該具備一位合格的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技能。但這首先便不成立,沒有科系的學生能一畢業就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 畢業後的進修與經驗累積,才能將璞玉打磨成真正有戰力的人才。大學部的教育,是傳授給學生進入某一領域的入門知識,讓學生具備從事該行業的「資格」。為了達成此目標,寬口徑、搭配適中的深度是相對理想的課程安排。能讓學生對於該領域有較為全面的認知,又避免志不在此的學生浪費過多時間精力在沒有興趣的次領域。

看到這讀者可能會問:「那為何不直接培養能用的人才?」、「都說畢業後學校所學的百分之七十用不到,那為何不只學那百分之三十就好?」首先,你用到的百分之三十,和我用到的百分之三十,是一樣的嗎? 何必要過早將路走窄? 其次,過於急功近利的教育,反而會害了學生。

20180303-2018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上午登場,校園內椰林大道上參與的產商和學生顯得絡繹不絕。(蘇仲泓攝)
沒有科系的學生能一畢業就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 畢業後的進修與經驗累積,才能將璞玉打磨成真正有戰力的人才。大學部的教育,是傳授給學生進入某一領域的入門知識,讓學生具備從事該行業的「資格」。圖為大學徵才博覽會。(資料照,蘇仲泓攝)

我們將所學的廣度以及深度交叉分析,探討如果不實施「樣樣通,樣樣鬆」的話該是如何。若是採取「寬度廣且深度深」的模式,明顯不實際。課業負荷過大,學生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專長,違背大學教育的初衷。那若是「學的科目少但是深入」呢? 學生在沒有體認到學科寬廣跟自身興趣前,眼界跟選擇就先被侷限,嚴重影響未來發展性,而且不利於專業人員的養成。過早的專業分流不但不能培養更扎實的能力,還會造成反效果。有趣的是,普遍被大眾認為「有專業」的熱門科系如電機、醫學,正是將「樣樣通,樣樣鬆」的精神發揮至極致的案例。電機工程所牽涉範圍之大,離不開基本的物理、數學原 理;醫學博大精深,離不開人體的運作機制。與其過早專注在一個點,不如先全盤了解,再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深入學習。

看到這許多人又會問:「若我讀的科系被貼上樣樣通,樣樣鬆的標籤,該怎麼辦?」在此我向所有大學生疾呼: 大學課程只是帶你入門,個人的專業能力及特色,請你自己為自己量身打造! 請你為自己的教育(及就業)負責!

常見的具體方式有:藉由選修課、自修來學習感興趣的知識、跟著教授做研究讓自己踏入該次領域的大門,或是藉著實習來了解行業生態。若覺得大學部所學不足,可以選擇攻讀研究所,更甚者,可以直接到你有興趣的領域任 職,在第一線累積經驗及知識。寬廣的大學教育讓你有申請各類工作的資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