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白菜所得、白粉風險,獨董成高風險行業

2019-05-08 06:20

? 人氣

獨董成高風險工作,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要獨董善用公司治理主管。(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獨董成高風險工作,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要獨董善用公司治理主管。(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曾有大陸銀行來台參訪,了解台灣銀行處境後稱奇的說:台灣銀行是賣白菜的獲利、賣白粉的風險;曾被一般民眾視為最肥、「錢多事少」代表的獨董,顯然已有「白菜所得、白粉風險」的味道了,而金管會正計劃「強化獨董職權」,這樣對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前金管會到立法院財委會報告「如何強化公司治理、提升獨董職權」,立委詢問獨董是否變高危險行業,導致辭職率增加、公司越來越難找到獨董;金管會則以離任率都在2%左右,並未提高回應。

不過,如果以人數看,辭獨董人數確實是在上升中。根據金管會統計,從2014年到2018年,辭上市櫃獨董的人數「蒸蒸日上」:從55人、71人到93人,前年小降為90人,但2018年再增至132人,5年來已有441位獨董請辭。在金管會要繼續「推廣獨董制」─例如要所有掛牌公司用獨董組成審訊委員會來取代監察人,已經有上市公司發出獨董越來越難找到的警語。

對一般民眾而言,獨董難尋乃至出現辭職的「逃亡潮」,是不合常理又難以理解;因為印象中,獨董大概就是一年參加幾次董事會,就可以爽領數百甚至上千萬元的董事報酬。法令規定至少每季召開一次董事會,有些公司或許1-2個月開一次,但再怎麼樣就是一年幾次會,這是完美的「錢多事少」職位,怎麼會找不到人呢?

原因是獨董的風險越來越高,萬一公司出問題,獨董往往成為眾之的,外界時常指獨董領高薪、不作事、甚至認為與公司派勾結欺騙投資人;情況好的只是「名聲受挫」─如曾有台大管理學院著名學者擔任學生所成立公司獨董,結果還是「被賣了」,公司出事前趕快辭職,但名聲已挫。倒楣的就是被訴訟纏身、財產被扣,幾年前樂陞案爆發,擔任其獨董的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等3位名人,全部被投保中心告上法院、列為求償對象,被懷疑有脫產之嫌者,還被投保中心向法院申請假扣押獲准。

獨董成為高危險工作,可由金管會今年新實施的一項務實又可笑的規定看出:為了緩解董監事壓力,今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都必須投保「董監責任險」。

而外界視為高薪酬的「錢多事少」,也並非全然如何;依照官方資料,2017年上市櫃公司有4,219位獨董,其中董事薪酬逾200萬元以上者,有300位,占率約7%,甚至有18位年薪千萬以上,其中包含破億元者,這些確實是可歸類為高薪酬的獨董。

但實際上,大部分的獨董領的都是車馬費,年收入50萬元以下,有2,352人,比率為55.75%,50萬到100萬元者則有1,054人占24.98%,因此有8成獨董的報酬在100萬元以下。如果考慮到擔任獨董者大多在原有領域已有相當資望、所得亦為較高所得族群,在其認知中,這個報酬與所承擔的風險,恐怕未必能匹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