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給年輕人建議,他大笑「閉嘴!別再說了」:《重返天安門》選摘(3)

2019-05-15 05:10

? 人氣

我曾到某個人權會議同時拜訪這兩位流亡者。當我走出電梯時,迎接我的是滿懷期待的攝影師,他們的攝影機全都高舉就定位,然而一看到只有我一個人從電梯裡出來,旋即又失望地放下攝影鏡頭。陳光誠終於抵達後,他受到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和列隊歡迎。他坐在首席的位子,一群攝影師圍成一個半圓形,各個單膝跪在他面前,宛如是在向這位現代苦難的象徵下跪。吾爾開希則坐在桌子另一頭,他的腳邊沒有攝影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研討會成員主要是由一群挺著小腹、上了年紀的律師所組成,他們在上面一本正經地談論人權的重要,而記者們則在底下玩手機遊戲。早些時候,一位上了年紀的律師忘記陳光誠是盲人,現場氣氛一度尷尬。「告訴我們,你在這十八天的行程中看到了什麼?」他提了一個很客套的問題,發現自己說錯話又趕忙修正提問,「當然你看不到,但我的意思是,可不可以說說你在這裡經歷了什麼,即使你看不到東西?」至於吾爾開希,則不想錯過宣傳他的散文集的機會,他很正式地將一本他的書送給盲人律師,現場尷尬的氣氛頓時更加濃厚。

終於輪到吾爾開希開口說話時,他又再次對台灣政府猛烈撻伐,震醒了現場打瞌睡的記者。他還指出了兩代異議分子之間的差異,同時稱讚陳光誠的捍衛公民權利的工作。「去做這些很具體的,很繁瑣的工作,可能不像民運那麼有意思,民運可以高潮迭起,可以有幾百萬人上街遊行。它不會像民運一樣夢想宏大,而且好像做到的事情、影響力更大。可人權工作高貴之處就在於它在很具體的、很草根的過程中,一點一點改變著這個世界。」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誰主張要改變整個制度,就是等於承認自己要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在今日的環境下,即使只是想要保護自己的權利(例如試圖確保地方政府尊重中國法律保障的公民權利),在政治上也會變得很危險。

這兩名站在一起的流亡者,猶如一個圓圈的起點和終點,一邊是滿懷雄心壯志的新一代,一邊是時不我予的老人。後來,吾爾開希半開玩笑地說,流亡人士都覺得誰也無法阻止陳光誠自取滅亡。他補充說,自己非常清楚被流亡的滋味是什麼。畢竟,當他第一次來到這裡成為媒體寵兒的時候,他完全無視所有的建議。

「那麼,你會希望給年輕時候的自己什麼建議呢?」我問他。

「閉嘴!」他大笑著說,「別再說了!」

*作者林慕蓮目前是澳洲墨爾本大學進階新聞中心(Centre for Advancing Journalism)資深講師。1989年時她在英國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研讀當代中國研究,於2003年起先後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BBC)與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派駐北京長達十年。本文選自作者在天安門事件25過年應牛津出版社之邀所寫的《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八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