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台灣金融科技監理新願景─FinTech Taiwan專訪

2016-05-19 07:00

? 人氣

Q:白皮書提到要成立法規調適會議,你認為在執行上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A:金融科技法規調適會議的想法非常值得嘉許且有其必要,但除了法規之外,「監理思維」同樣需要進行調適與創新。監理思維與範式的重省與創新,是臺灣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的首要任務,也是金融業轉型成功與否之關鍵,更是協助臺灣成為亞洲金融科技重鎮與監理典範的重要推手。廣泛參考全球其他市場的經驗,會非常有幫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前全球金融科技的監理邏輯(或稱之為監理目的)大抵可以依據不同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區分為三個主要板塊:

1.以歐美、英國、澳洲、新加坡、香港等地為例的高度開發市場,其監理以追求『公平市場與金融穩定』為主,以鼓勵『盡責創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為輔,並圖兼顧兩者之平衡。由於經濟與金融市場發達,網路與手機等資訊基礎設施高度普及,且金融業所佈建的服務網絡綿密複雜,金融科技於此類市場的發展更多著重在如何透過科技來優化金融服務的提供以及強化金融業的風險與內控管理。而監理機關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則更在意是否製造或傳遞系統性風險,以及業者的行為是否符合既有法令與監理舉措的規定,而不會對市場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2.以肯亞、菲律賓、非洲及南太平洋島國等為代表之中低度開發市場,其監理係以『實踐普惠金融』為目的。由於這些地區銀行家數、分行乃至於ATM等數量都極為稀缺且分配不均,但持有手機的人口卻不少,所以在監理方面,更強調如何利用科技(尤其是手機)來提供不受地理疆界限制的支付服務,讓每個人都有使用金融服務、接近金融資源的機會,以達成所謂的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願景。在這種思維之下,鼓勵業者創新、提高消費者的使用意願及頻率、保障消費者權益等(而非防範系統性風險),就成為監管者最主要的目標。

3. 以中國大陸為首,正值經濟發展轉型階段,而仍處於深度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狀態的高度開發中市場,其監理則更多以「促進信用公平分配」及「減少監管套利」為目的。監理之重點通常在以下兩個目標間取得平衡:「鼓勵金融創新,進而降低民營中小企業與民眾的資金取得成本,以緩解信用分配不均」以及「避免市場脫序、減少不當之監管套利行為並實踐消費者保障」。

台灣的處境,非常特別。一方面有非常好的資通科技基礎設施,一方面又因爲overbanking而導致本土金融競爭環境一片紅(血)海。因此我們看到金管會目前就金融科技的監理,除了鼓勵創新外,更大一部分是希望能確保金融機構在這個浪潮下能受到最小程度的負面影響。 背後的邏輯是將金融科技的新創產業納入現有以金融機構為首的金融服務提供體系,而非鼓勵新創業者顛覆現有的金融服務地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