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日前於倫敦落幕,雙方初步達成新的貿易架構,中方同意解禁部分稀土出口,美方則堅持晶片出口限制不會放寬。對此,前立委郭正亮在網路節目《亮子立學》上指出,中國為表示善意,願意對美國三大汽車廠開放稀土出口,可是為期只有6個月,主要是因為真正條件還沒有談妥、美國半導體還是禁止出口,針對其他行業的稀土需求,中國沒有做任何承諾。
郭正亮表示,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說中美原則上達成協議框架,具體來說就是中國跟美國關稅要一樣,而美國若想要中國開放稀土出口,就應該要開放半導體出口,也就是稀土交換設備與製程晶片。郭正亮認為,中國非常清楚目前只有原則上的框架,實質並未同意,所以中國的說法其實比較接近事實。
中國稀土禁令踩到美國軟肋 美國乙烷制裁反自傷
郭正亮強調,媒體立刻就注意到,稀土是談判核心,因為美國再1個月稀土就要進入缺貨緊張的狀態,目前已傳出福特汽車在美國境內有一個廠進入停工狀態,做發動機需要用到永磁材料,就必須要用到稀土,所以美國的汽車工業包含電動車將面臨缺貨狀態,而軍工產業更要用到大量的稀土,目前美國軍工產業的製造,已經陷入新的排隊狀況。中國為表示善意,願意對美國三大汽車廠開放稀土出口,可是為期只有6個月,主要是因為真正條件還沒有談妥、美國半導體還是禁止出口,針對其他行業的稀土需求,中國沒有做任何承諾。
郭正亮提到,美國本來想透過乙烷進行反制,但這種制裁並非致命性的,因為中國已經試圖從中東4個國家進口乙烷,目前大概可以買到30%左右。反倒是《紐約時報》認為美國要禁止乙烷賣到中國其實是自傷拳,因為美國乙烷產業好不容易在中國成為最大賣家。郭正亮認為,美國真正的籌碼還是半導體,但半導體並不會對中國造成立即的缺貨危機,相對來看美中的談判僵局,對美國傷害其實是比較大的,美國在這次的談判輸慘了。 (相關報導: 美軍協防以色列「反飛彈利器」快打光?專家示警台灣挫咧等:只能看共軍飛彈落下 | 更多文章 )
針對中國因為關稅衝擊5月進出口乏力,郭正亮說明,美國立刻跟中國修正關稅後,美商、進口商又開始大量加訂單,而中國需要製作的時間所以6月才能出貨,但重點是中國的全球出口仍然在增加,即使貿易戰讓中國5月的出口大量下滑,可是如果是針對全球出口,美國僅有13.4%、中國其他有87%,總的出口還是在上升,從此可知中國已經變成全球貿易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