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滿為患、垃圾山現形!尼泊爾鐵腕整頓聖母峰亂象:想攻頂?先爬尼泊爾7000公尺高峰再說!

2025-05-24 08:07
2020年5月27日。一支中國測量團隊正前往聖母峰的峰頂。(AP)
2020年5月27日。一支中國測量團隊正前往聖母峰的峰頂。(AP)
目錄

對許多山友來說,能登上聖母峰(Mount Everest)山頂是畢生的夢想,但現在,這個夢想越來越難實現。尼泊爾政府正打算祭出史上最嚴格的規定:攀登者必須先成功登上海拔7000公尺的尼國高峰,才能申請聖母峰的登山許可。《日經亞洲》22日指出,這不是多了道申請手續而已,而是為了「解決登頂塞車、提升登山安全,並減輕聖母峰的生態負擔」。

這項名為「綜合觀光法案」的新規,已在4月18日由尼泊爾上議院正式提出,由於執政黨在下議院也擁有穩定多數,預計這項法案很快就能通過成為法律。《日經》指出,該法主要想解決山上人滿為患的問題,並提升登山者的安全。

攀登聖母峰一直被視為人類挑戰極限的象徵,但隨之而來的經濟利益也不容忽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尼泊爾的經濟高度依賴登山客和旅遊業,過去就曾因核發過多登山許可證,甚至讓毫無登山經驗的人入山而招致批評。登山人數眾多,也使攀登聖母峰變得更加危險,登山客在海拔8000公尺以上、氧氣稀薄到難以維持生存的「死亡地帶」排隊攻頂,增加死亡風險。

尼泊爾在2023年共核發破紀錄的478張聖母峰入山證,導致該年登山客死亡人數創下18人新高;即使在環境保護考量下,2024年限制入山證的發放數量,最終仍有8名登山客在攀登途中死亡。

此外,山上佈滿氧氣瓶、帳篷、人類排泄物等的照片也引發全球譁然,當地環保人士、社區和登山專家已多次警告,認為政府把許可證發得太輕率,不只導致登山風險升高,也造成聖母峰的生態危機。這次的新法案目的就在於救人命、救聖母峰,同時也保障當地人的生計。

根據法案初稿,未來欲申請攀登聖母峰許可的登山客,必須先出示正式文件,證明自己曾成功登上海拔7000公尺的尼泊爾高山,根據專門報導高山探險的國際媒體「ExplorersWeb」,尼泊爾目前開放攀登的7000公尺級山峰總共有72座(不含8000公尺級的次峰),從極困難的賈努峰(Jannu)到相對容易的希姆隆峰(Himlung Himal)和巴魯特斯峰(Baruntse)。

《日經》認為,這樣做是為了杜絕對聖母峰不了解、卻冒然上山的新手。2024年就曾因新手過多、堵住路線,導致多起死亡意外。尼泊爾政府希望藉此確保登山者有足夠體力與經驗,應對高海拔的極端環境、減少事故,也減輕救援壓力。不過ExplorersWeb指出,許多事故證明,即使登過海拔7000或8000公尺的高山,也不代表登山者具備足夠的技術或判斷能力,這樣的要求只會是確保登山者先在尼泊爾境內花錢參加一次遠征活動,再挑戰聖母峰。

此外,該法案也加強保護尼泊爾本地嚮導的權益。未來所有高山嚮導、支援人員和主要雪巴領隊,都必須是尼泊爾國民,藉此確保登山產業的經濟利益留在國內,也讓熟悉地形的本地人主導,提高整體安全。

2015年11月8日。雪巴人背著從聖母峰基地營返回的徒步旅行者的行李。(AP)
2015年11月8日。雪巴人背著從聖母峰基地營返回的徒步旅行者的行李。(AP)

ExplorersWeb還指出,新法案規定登山者若要攀登新路線,必須事先獲得批准,並全程遵守;若遇緊急情況可改變路線,但須經過政府派駐的地方聯絡官同意。但《加德滿都郵報》指出,多數聯絡官根本不會現身基地營,不免讓質疑這種規定不只沒用,反而可能害死登山者,該報寫道:「很難想像一位在聖母峰上開闢新路線的登山者,在遇到緊急狀況時,還能坐等聯絡官開路燈。」

為了安全、環境,還是為了賺錢?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完全沒有提到限制發放登山許可證的數量,也沒提到是否要限制同時入山的人數。根據尼泊爾觀光局的數據,截至4月21日,已發出374張許可證;而「Everest Chronicle」一週後(28日)的報導則指出,政府核發的許可證已來到427張。地方業者預估,今年登山人數恐怕會再創新高,外國籍登山客將達500人,再加上當地的協助人員,總人數只會更多。

2016年3月28日。雪巴人背著超大的行李前望聖母峰基地營。(AP)
2016年3月28日。雪巴人背著超大的行李前望聖母峰基地營。(AP)

此外,也有一些國際登山業者批評新規定太過嚴苛,尤其是不接受其他國家7000公尺高山的登山紀錄,例如印度南達代維峰(Nanda Devi)、巴基斯坦的K2峰等。不過尼泊爾政府堅持,當地的喜馬拉雅山系挑戰獨特,地形、氣候、後勤難度都不一樣,唯有熟悉本地山勢,才能算真正合格。 (相關報導: 挑戰聖母峰代價真高:預防山區擁擠和破壞生態,尼泊爾辦一張登山證要價50萬! 更多文章

這份法案還會經過辯論、修正,如觀光部官員告訴《加德滿都郵報》的一樣,在正式立法前,都有可能在調整內容。而ExplorersWeb指出,最重要的問題是:這套新規定,到底是真心為了安全與環境,還是只是想再多利用聖母峰這隻「金雞母」呢?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美國成功扭轉局勢?謝金河曝「川普扭轉黃仁勳觀點」:斷中國一帶一路後路
美元貶值成趨勢?郭正亮曝「資金流向亞幣」原因:美元避風港時代恐結束
風傳媒在前線》日本最大軍火展各國比武!印太局勢敏感 台灣廠商悄悄入陣
不是除濕機、洗碗機!內行推1樣必買實用家電「天天用得到」:蟑螂異味徹底消失
風傳媒在前線》日本最大軍武展!超越美國F-35 「第6代戰鬥機」首度現身
台灣的哈佛留學生怎麼辦?川普擺明打壓自由派重鎮,國際生擔憂「返美卡關」五年惡夢
風評:專業淪喪、政治惡搞,違法刪地方補助
鄭海麟、鄭濤觀點:從一黨專制到一「腦」專制,AI時代見證百年變局
韋安觀點:三線同步,川普的大交易再啟?從「統一」言論、中東出訪到美俄烏高峰會晤
不能搬回美國製造就繳稅!川普又威脅對歐盟、iPhone、所有智慧型手機課重稅 強推製造業回流美國
林庭瑤專欄:林昶佐任芬蘭大使,還好我們有音樂!?
張宮熊觀點:現金為王的時代?
杜紫宸觀點:產業重塑的十把鑰匙─AI分類進化下的台灣布局
閻紀宇專欄:如何討好美國總統?送上一座120億元的「空中宮殿」
觀點投書:巴基斯坦超視距空戰體系作戰的十大系統
觀點投書:升學新藍海─從技職起飛翻轉未來,寫給會考後的你
杜宗熹專欄:未掌握川普密碼,下一個張忠謀在哪?
陸文浩觀點:共軍汕頭實彈射擊,衝著賴清德「520」周年
觀點投書:一周年的距離─當改革失速、對立成為治理旋律
觀點投書:美國救美元,虛擬貨幣背後的打詐惡夢?
觀點投書:「一龍二鳳」是色情用語?民進黨如何對得起黨外「五龍一鳳」!
觀點投書:忠義國小ㄧ甲子,見證眷村歷史的滄桑
觀點投書:賴清德提「購併說」是「換湯不換藥」?
「以色列、美國無法無天!」以巴衝突激進化,香港戰地記者:只有「這個辦法」才能解開死結
川普稅改案驚險過關!財經作家揭「搶窮人補富人」:恐引發參院大戰
醫師整合腫瘤切除與重建技術 提升乳癌患者治療及生活品質
川普禁哈佛收國際生 郭正亮曝「常春藤都中」:台生恐拿不到這文件
「美中科技戰助長中國半導體發展」 專家估:3年內「這技術」恐超越台灣
列車長遭掌摑痛毆!台鐵1日3起暴力事件 總座:全力協助提告
非核家園後「火力」全開?台電曬數據:所有調度皆公開揭露
每年耗費16億鑄造:美元1分錢硬幣被視為「累贅」,川普政府決定2026起停止生產
「政府眼光不能只看台積電!」韓國瑜強調國家以農漁為本:需大力支持
國泰金法說》65%→69%,國壽逆勢做了這件事,無懼台幣5月狂升
賴清德拋成立主權基金 黃士修質疑「央行淪提款機」:無償撥用恐破壞資產負債平衡
反廢死公投不辦了 中選會提2原因!核三重啟公投案8月23日投票
總統真的不開心!川普再次「警告」蘋果,iPhone只有兩條路:美國製造或25%關稅
川普一句話又讓市場崩跌!威脅將對歐盟徵收50%關稅,台指期跌近400點
世壯運燃起青春回憶!侯友宜與50年警光戰友合體 熱血對決3對3籃球75歲組冠軍神駒隊
美眾院1票之差通過川普大型減稅法案 共和黨保守右翼仍是關鍵變數
「非核家園進入肺咳家園」 她酸環境部長:不能說用肺發電,難道用愛發電?
台灣醫事青年團主辦WHA周邊論壇 邱泰源:或可為外交困境帶來不同解方
2025法國生活節盛大開幕!陳其邁力邀一同享受最具法國風味的高雄假期
政院刪地方補助款636億 藍營議員痛批「現代版惡奴欺主」
打造兒童的「神秘森林」!李遠揭國家兒童未來館願景
桃園端午市集多元粽香齊聚 張善政:打造新住民第二個家
蘇俊賓親繪臉譜贈學子 桃園創意畢業季《源源不絕》溫馨揭幕
數學天才教出尹衍樑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再披教袍任東海教授
新北數位學習攜手保誠人壽強化數位素養打造數位學習新未來!
三峽分局副分局長林子翔:肇事車主余男仍在加護病房觀察,意識狀況尚無法接受偵訊、員警找不到余男老婆部分,均為不實訊息!
卞慶華開箱 Kia Carnival 七人座休旅車:Ford 車主體驗韓系 SUV 魅力,長輩滿意度高,家族出遊一車搞定!